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46病能论之同病异治

徐说内经素问46病能论之同病异治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25-8-25 00:01
【分页导航】

  【byb.cn XJ】上一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5篇厥论讲的是什么呢?何谓厥?厥的本意是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凝于足者为厥。——《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本篇所指的厥,多指因身体经络堵塞,导致肢体末端微循环不畅引起的,或寒,或热,的病症。从痹论到痿论再到厥论,一步一步,一环一环,其核心都离不开经络。因为经络堵了,所以才会有痹,才会有痿,才会有厥。"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这一论断精辟概括了厥证寒热两种类型的核心病机,也是本篇最著名的话,广为后人引用。此外,原文还进一步阐释了‌"热厥必起于足下,寒厥必从五指而上于膝"‌的病理传变规律‌,补充说明了不同厥证在肢体的典型表现。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6篇病能论讲的是什么呢?能[音tài] ,同“态”,病能,即疾病的表现,病能论,即为病态论。本篇论述了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所以篇名为“病能论”。篇中阐述了胃脘痈的症状、病机、诊法;卧不安的机理,不能偃卧的机理、脉象;腰痛症状、诊法;怒狂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酒风的症状、治疗;最后介绍了几种脉象的特点及几种古医书的基本内容。“同病异治”是本篇中最著名的话之一,被后人广泛引用。

徐说内经素问46病能论之同病异治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 人迎 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写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于阳也。

  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阴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