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53刺志论之针刺虚实

徐说内经素问53刺志论之针刺虚实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25-10-13 00:01

    【byb.cn XJ】上一篇,也就是素问的第52篇刺禁论说的是什么呢?接前篇的刺齐论(即如何让针刺法刺的不深不浅,不偏不倚,整齐划一),本篇更进一点强调了针刺的禁忌。刺中任一的要害部位,都会有危险。这就是刺禁论主要阐述的精髓,凡从事针刺工作的人,不可不读此篇。《素问·刺禁论》中最著名的论述是岐伯对五脏要害部位的总结:“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这句话以简练的比喻揭示了五脏的生理位置与功能关系,成为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表述之一。其中“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尤其被后世广泛引用。


徐说内经素问53刺志论之针刺虚实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53篇刺志论,讲的是什么呢?第一个难点就是这个"志”。"志”在这里的意思是指记载的文章,比如~志、地方~、墓铭~等。刺志,就是讲的有关针刺要点的文章。本篇论述了虚、实的要点及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都是针刺中的重要内容,应当牢记不忘,所以篇名为"刺志论”。其内容包括虚实要点;例举了多种正常与反常的情况;针刺补泻的一般方法。“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这句话揭示了人体正气与形体的正常对应关系,成为中医诊断虚实病机的经典原则,也是《素问·刺志论》中最著名的论述,是岐伯对虚实辨证的核心总结,常被后人引用。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

  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

  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点评

  反此者病,这里是指这人或事,即,违反此现象的人就是病态。下同。

  ②如何而反,在这里表示转折关系,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里的而,即为,"才是......”具体为,怎么样的症状才是反常的呢?

  ③左手开针空也,开,离开;,同"孔”,即针孔。下同。一般医者者是右手持针,左手拿棉球,故有此说法。但现在似乎有出血都按,不出血不按。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有关虚实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气充实的,形体就壮实,气不足的,形体就虚弱,这是正常的生理状态,若与此相反的,就是病态。

  纳谷多的气盛,纳谷少的气虚,这是正常现象,若与此相反的,就是病态。

  脉搏大而有力的,是血液充盛,脉搏小而细弱的,是血液不足,这是正常现象,若与此相反的,就是病态。

  黄帝又问:怎么样的症状才是反常的呢?

  岐伯说:气虚而身体反感发热的,是反常现象;

  饮食虽多而气不足,饮食不进而气反盛的,都是反常现象;

  脉搏盛而血反少,脉搏小而血反多的,也是反常现象。

  气旺盛而身体寒冷,是受了寒邪的伤害。气不足而身发热,是受了暑热的伤害。

  饮食虽多而气反少的,是由于失血或湿邪聚居于身体下部之故。饮食虽少而反气盛的,是由于邪气在胃和肺。

  脉搏小而血多,是由于病留饮而中焦有热。脉搏大而血少,是由于风邪侵入脉中且汤水不进之故。

  大凡实证,是由于邪气亢盛侵入人体;虚证是由于人体正气外泄。气实的多表现为热象;气虚的多表现为寒象。针刺治疗实证,出针后,左手不要按闭针孔,以便使邪气外泄;治疗虚证,出针后,左手随即闭合针孔,使正气不得外散。


   【总结

  从第五十篇刺要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第五十二篇刺禁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这已经是《黄帝内经》连续的第五篇讲针刺的文章了,可见针刺在其中的份量。当然,后面还有两篇,即第五十四篇针解和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它完整地表述了针刺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正如本文开头所言,本篇主要讲的是虚实症之人要用不同的针刺法。以前我们曾经说过很多次,什么是中医,它不仅是中国的医学,还是中正和中和的医学,是不偏不倚的医学,是不能太过也不能太及的医学,因此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思想,中医学才能流传数千年而不朽。

  对于普通的网友来说,掌握针刺法是很困难的,但不用针刺法,用刮痧、按摩、拔罐来治病和调理身体也同样有效,前提是你要掌握实症和虚症。

  什么实症和虚症呢?通常而言,胖人多实症,瘦人多虚症;刮痧拔罐时,出痧多者为实症,不易出痧者为虚症。掌握好这两个原则,对于治疗有着很特别的意义,即实症要泄,虚要补。本文也特别提到了在针刺疗法时"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可能有网友会问了,刮痧不都是泄吗?非也,一般而言,重刮、快刮、离心刮为泄;而轻刮、慢刮、向心刮为补。而平刮,则是补泄同时进行。拔罐也一样,重拔,留罐时间长为泄;轻拔、留罐时间短为补。因此,掌握好自己的体质和刮痧、按摩、拔罐的手法,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用Deepseek进行总结

  ‌虚实辨证篇‌
  气形相合谓平常,反此皆为病态彰。
  谷盛脉实气血旺,反常逆乱细参详。
  针刺补泻诀‌
  左手开空泄实邪,闭孔固本补虚怯。
  寒热刮痧分轻重,中和医道千年烨。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