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徐说黄帝内经专题

徐说内经素问18平人气象论之胃气脉

什么是平人呢?所谓平人,即平常之人,也就是阴阳平和之人,健康之人。健康的人,到底应该有什么脉象呢?只有知道了健康人的脉象,我们才会有一个标杆和参照物,就像我们知道健康人的舌苔是什么样的,才能判断出不正常的舌苔,而所有的脉象中,都离不开胃气脉。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7脉要精微论②之病症集

在上集中,我们介绍了脉诊的要领和注意事项,以及脉象对应的各种病症。在下集中,我们重点介绍各种病症对应的脉象及应对的方法。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6诊要经终论之针刺要诀

上一篇,玉版论要,主要讲了两个意思,第一是辨别什么病是正常,什么是反常,进而辨别病之深浅来给予治疗;第二,是对病色出现的部位,以及脉与四时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揆(kuí)度和奇恒的运用方法。 而本篇还是延续了上一篇诊病的阐述,所谓“诊要经终论”,“诊要”说的是在诊病过程中的要点;“终论”,则是指最终的结论。换言之,医生要掌握的诊病要点,到此终止了,有点和我们的一本古书《古文观止》的命名差不多,就是学习古文,看到此为止了,由此可见此篇文章的重要性。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5玉版论要之揆度奇恒

本篇,玉版论要,讲的是什么呢?主要是两个意思,第一是辨别什么病是正常,什么是反常,进而辨别病之深浅来给予治疗;第二,是对病色出现的部位,以及脉与四时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揆(kuí​)度和奇恒的运用方法。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4汤液醪醴论之医生职责

本篇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谈“汤液醪醴”药食同源,后半部谈“医生职责。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3移精变气论之得神者昌

上一篇,我们解读了素问的第十二篇异法方宜论,提出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观点。本篇移精变气论,主要阐述了两大问题,其一,为什么上古之人得点病,用祝由的方法就能好,而今人得病,则需要用尽很多医疗手段呢?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古之人,没有那么多的思想负担,精神压力没那么大。而今人,过度追逐名利,导致精神内损,简单靠祝由的方法已经不能治好了;其二,诊病的要点,是察言观色,面诊和脉诊同时应用才行,这是上医必须要掌握的方法。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2异法方宜论之异病同治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五脏六腑之间的差异,五脏六腑,一阳一阴,互为表里,共同主宰着人体的运行。奇恒之腑,是藏而不泻,而传化之腑,是泻而不藏。本篇,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言之,有一些疾病,在某一地方容易发生,而在另一地方就不容易发生。当读了本篇文章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有一个成语叫“因地制宜”了,也就能正确理解,为什么中医治病要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的道理了。因为这与中医一贯推崇的天人合一理论是相符合的。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1五脏别论之五脏六腑差异

在上一篇中,重点阐述了五脏和六腑的作用和功能,而本篇,则重点论述五脏和六腑的差别。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0五脏生成之五色五味篇

不知不觉,徐说黄帝内经.素问,已经进入第十篇,慢慢的容易读懂的多了些。很多我们经常接触的中医诊病的原理,均在本篇体现。比如,心主红色,脾主黄色,肺主白色,肾主黑色,肝主绿色等。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有胃气生,无胃气死,这在本篇中也有体现,比如,如果一个人面带黄色是生相,“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9六节藏象论②之十一脏取决于胆

与徐说内经素问09六节藏象论①之天地人篇抽象枯燥的内容相比,本篇就容易读多了。并且以往很多解读黄帝内经的文章,常常引用的经典名句,大多出自于本篇。尤其是十一脏取决于胆,更是被很多学者讨论。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9六节藏象论①之天地人

我不能不感叹《黄帝内经》的博大精深。本篇是我解读内经以来我耗时最多的一篇,因为,它已经不再是医学知识,而涉及了大量的天文学。有时,为了一个字,我仅查阅资料就用掉一小时,仍然无法释然,有时,对查到的答案,还要去伪存真。因此,下面这些内容,应该是目前互联网上能找到的较精确和完整的部分,请广大网友体谅俺的辛苦。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8灵兰秘典论之内脏官位

素问已经解读了七篇了,前七篇中,其中5—三篇,讲得都与阴阳有关,而前几篇讲的是长寿与自然的关系,而到了第八篇,灵兰秘典论,则是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深入到了微观层面,这是《黄帝内经》的精华部分,也是我们网友们平常接触最多的一部分。它把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用官称给做了形象的比喻和描述,让人很容易理解。很多漫画图解《黄帝内经》的书中,在这一节,都下足了功夫。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7阴阳别论之有胃气生

我一直说,学习中医只需要掌握两条主线,一是阴阳,二是经络。阴阳的重要性在于“治病必求于本”;而经络的重要性在于“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本篇是素问的第七篇,其中5~7篇讲的全是阴阳,你说重要不重要。本篇为阴阳别论。这里所说的阴阳主要是指脉象而言。别,另外、特殊的意思。由于本篇所论脉之阴阳,侧重于其在三阴三阳经病证诊断方面的意义,与他篇所说的阴阳含义有所不同,故名《阴阳别论》。同时,本篇还揭示了不同的脉象应对的不同的危症。关于脉诊,前篇也有提到,它是“望闻问切”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切”法,这也是专业人员所应掌握的,原理很简单,但要想真正掌握,实践经验很要。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6阴阳离合论之开合枢

到本篇,黄帝内经素问已经解读了五篇了。我们先来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5阴阳应象大论篇③半死半生

这是《黄帝内经素问05阴阳应象大论的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前两篇,分别论述了阴阳为“天地之道、治病必求于本”和男女这人间最重要的阴阳,他们之间性生活的“七损八益“,揭示了男女之间如何做到阴阳互补,从而延年益寿。本篇,继续解读阴阳调和与阴阳失调之间有关系,重点指出:“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换言之,就是当疾病在皮毛时容易治,而一旦病入五脏再治,基本上就是半生半死了,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治未病”的理念。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5阴阳应象大论篇②七损八益

在上一篇中,我们谈及了阴阳理论,它是《黄帝内经》精髓之中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医的精髓,因为中医的主线就两条,一是阴阳,二是经络。前者是治病必求于本;后者是,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在本篇中,我们将再次涉及五行理论及其运行规律,并再次讨论阴阳与五行理论的关系;同时,就是男女性生活中的“”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那什么是七损八益呢?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5阴阳应象大论篇①天地之道

前一篇,我们解读了金匮真言论,它主要讲的是五行、五脏和五味之前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而本篇是《黄帝内经》的精髓之中的精髓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习中医,其实只要掌握两条主线就行,一是经络,二是阴阳。而本篇就是论述的阴阳之道理。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4金匮真言论

上一篇,我们解读了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三篇生气通天论,它分为两部分,即阳气说和阴气说,分别阐述了人体的阳气和阴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和五脏对应五行五味,及他们之间相生相克的理论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3生气通天论②阴气说

在上一篇中,我们着重解析了《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t第三》篇中的阳气说,而本篇,我们将讨论生气通天论中的阴气说。

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03生气通天论①阳气说

在上一篇中,我们论述了春夏春冬四季的养生之法,并提出了“上医治未病”的经典之言。在本篇中,继续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阴阳与自然的关系。生气通天论是什么意思呢?

原创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