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说内经素问54针解之针刺补泄

【byb.cn XJ上一篇,也就是素问的第53篇刺志论,讲的是什么呢?第一个难点就是这个"志”。"志”在这里的意思是指记载的文章,比如~志、地方~、墓铭~等。刺志,就是讲的有关针刺要点的文章。本篇论述了虚、实的要点及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都是针刺中的重要内容,应当牢记不忘,所以篇名为"刺志论”。其内容包括虚实要点;例举了多种正常与反常的情况;针刺补泻的一般方法。“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这句话揭示了人体正气与形体的正常对应关系,成为中医诊断虚实病机的经典原则,也是《素问·刺志论》中最著名的论述,是岐伯对虚实辨证的核心总结,常被后人引用。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54篇针解,讲的是什么呢?针,当然是指针刺法;而这里的解,当作解说、解读讲,换言之,针解篇要阐明的就是对针刺法之解读,最主要讲的是针刺法中的补泄是如何应用的。《素问·针解篇》中最著名的论述集中在针刺补泻手法的核心原则,其中以下三句话被历代医家视为经典:
1、"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此句阐释了虚证用补法(针下发热)、实证用泻法(针下寒凉)的机理,通过针感判断正气与邪气的消长变化
2、"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提出瘀血证需刺络放血的治疗原则,成为后世"祛瘀生新"理论的重要依据
3、"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总结出补法(慢出针快按压)与泻法(快出针慢按压)的操作规范,至今仍是临床针刺补泻的标准手法
这些论述系统建立了中医针刺治疗的辨证施治体系,其中"针下热/寒"的针感判断方法,以及"出针按压"的补泻技术,被《针灸大成》等后世经典反复引用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
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
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
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
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
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
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
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
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人易行也。
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跷足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
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
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应地,人肝目应之九。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4针解之针刺...10-2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3刺志论之针...10-1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2刺禁论之肝...10-0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1刺齐论之针...09-2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0刺要论之刺...09-22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9脉解之上实...09-1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8大奇论之奇...09-0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7奇病论之积...09-0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4针解之针刺...10-20
- [事件]两法自测身体瘀没瘀10-19
- [事件]心静为何自然凉10-19
- [事件]血压越低越好吗10-19
- [事件]睡觉流口水警惕几种病10-17
- [事件]长寿不是一个人的事10-17
- [事件]频繁染发 小心伤肾10-17
- [本站]肝经中最容易堵的三个点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