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说内经素问52刺禁论之肝左肺右

【byb.cn XJ】上一篇,也就是素问的第51篇,刺齐论,刺,很好理解,当动词,指针刺之意,而齐是什么意思呢?很多注释中,把它当作"辨别”之意,可我查了半天"齐”的意思,并无"辨别”之意。结合全文,这里的"齐”当形容词,应该直译为"整齐”,即如何让针刺法刺的不深不浅,不偏不倚,整齐划一,因此,本篇中的"齐”可理解为"规范”之意,也就是说,本篇讲述的是针刺的规范。和前一篇刺要论篇互为关联。“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这句话,是本篇中最著名的话,它概括了针刺时需遵循的浅深原则,强调不同部位针刺的深度应与病变部位相匹配,避免损伤相邻组织,因而被后世广泛引用。本篇,也是我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以来,字数最少的一篇。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52篇刺禁论说的是什么呢?接前篇的刺齐论(即如何让针刺法刺的不深不浅,不偏不倚,整齐划一),本篇更进一点强调了针刺的禁忌。刺中任一的要害部位,都会有危险。这就是刺禁论主要阐述的精髓,凡从事针刺工作的人,不可不读此篇。《素问·刺禁论》中最著名的论述是岐伯对五脏要害部位的总结:“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这句话以简练的比喻揭示了五脏的生理位置与功能关系,成为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表述之一。其中“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尤其被后世广泛引用。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在惊人。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膑,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胫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2刺禁论之肝...10-0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1刺齐论之针...09-2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0刺要论之刺...09-22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9脉解之上实...09-1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8大奇论之奇...09-0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7奇病论之积...09-0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6病能论之同...08-2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5厥论之寒热...08-1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2刺禁论之肝...10-06
- [事件]每天多散几次步护血管10-06
- [事件]短剧勾住中老年人的心10-06
- [事件]“好邻里+好环境”护脑延寿10-06
- [本站]督脉中最容易堵的三个点10-02
- [事件]打造好人缘八个密码09-30
- [事件]对敲井穴醒经络虎口相击调气...09-30
- [事件]闲聊是晚年“调味剂”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