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内经.灵枢.官针第七

精读内经.灵枢.官针第七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4-3-24 00:05
【分页导航】


  【原文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

  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搏大者也。

  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七曰输针,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十一曰傍针刺,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本段翻译


  针刺方法还有十二种,以适应于治疗十二经之不同的病证。

  第一种叫做偶刺。偶刺法,就是用手直对着胸前和背后,当痛处之所在,一针刺在前胸,一针刺在后背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心气闭塞以致心胸疼痛的心痹证。不过在使用这种刺法时,必须斜刺进针,以防伤及内脏。

  第二种叫做报刺。报刺法,是用于治疗疼痛没有固定的部位,痛势上下游走不定的病证。针刺时,用右手在痛处直刺进针且不立即出针,再用左手随着疼痛的部位循按,等到按到新的痛处之后再将针拔出,并刺入新按到的疼痛部位。

  第三种叫做恢刺。恢刺法,就是直刺在筋的旁边,然后再或前或后地提插捻转,扩大针孔,以舒缓筋脉拘急之症状的针刺法。这种刺法,适用于治疗筋脉拘挛而致疼痛的筋痹病。

  第四种叫做齐刺。齐刺法,就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直刺一针,在其左右两旁又各刺一针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范围较小而部位又较深的痹证。这种针刺法,三针齐下,所以也有称它为三刺的。运用三刺,主要就是为了治疗寒痹之气范围小且部位深的那一类疾病的。

  第五种叫做扬刺。扬刺法,就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刺一针,再在四周刺四针,且都用浅刺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广而部位较浅的病证。

  第六种叫做直针刺。直针刺法,就是在针刺时将穴位处的皮肤提起,然后将针沿皮刺入,但不刺人肌肉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部位较浅的病证。

  第七种叫做输刺。输刺法,在操作时,进针和出针的动作都较快,直刺而入,直针而出,取穴较少且刺入较深,用以治疗气盛而有热的病证,主泻热。

  第八种叫做短刺。短刺法,适用于骨节浮肿,不能活动,局部发冷的骨痹病。进针时,要缓缓刺入,进针后,要稍稍摇动针体,再行深入,以使针尖达到骨的附近,再上下提插,以摩擦骨部。

  第九种叫做浮刺。浮刺法,就是从病所的旁边斜刺进针,浮浅地刺入肌表的针刺法,用以治疗肌肉挛急且属于寒性的病证。

  第十种叫做阴刺。阴刺法,就是左右并刺的针刺法,用以治疗阴寒内盛的寒厥证。因为寒厥证和足少阴肾经有关,所以患了寒厥证,就必须取用足内踝后方之。肾经的原穴太溪穴来进行治疗,且左右两边都要针刺。

  第十一种叫做傍针刺。傍针刺法,就是在病所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刺一针的针刺法,用以治疗邪气久居不散的留痹证。

  第十二种叫做赞刺。赞刺法,其进针和出针的动作都较快,在患处快而浅地直刺几针,目的就在于使其出血以泄散局部的郁血,这也是消散痈肿的一种针刺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