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50刺要论之刺有浅深

徐说内经素问50刺要论之刺有浅深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25-9-22 00:01

      【byb.cn XJ】上一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9篇脉解篇,啥意思啊?这里说的脉,非咱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诊脉”、"切脉”的脉,而是"经脉”之意。本篇,分别论述了足三阳三阴的经脉(太阳 、 少阳 、 阳明 、 太阴 、 少阴 、 厥阴 )在不同的节气和时间段发病的情况,结合月建与四时阴阳盛衰的关系,阐释了经脉病症的成因,再一次充分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的关系。‌“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是本篇中最著名的话,它解释了阳气过盛导致阴阳失衡时,会出现狂病、癫痫等精神异常症状。指出当阳气过度亢盛并聚集于上部时,若阴气不足,则会出现“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的病理状态,形成“下虚上实”的格局,最终引发狂病、癫痫等精神类疾病。 此观点体现了 《黄帝内经》 阴阳平衡理论的核心思想,强调人体疾病与自然规律(如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50篇刺要论,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讲的针刺的要领,既不能过,也不可不及。这就是针刺之要道。‌“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是本篇最著名的话,它概括了针刺治疗的核心原则:根据疾病部位深浅(浮沉)选择相应针刺深度(浅深),确保针刺到达病灶而不损伤正常组织。


徐说内经素问50刺要论之刺有浅深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虐,泝泝然寒栗。

  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驰。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胫酸,体解怠然不去矣。

 

  【点评】

  ①无过其道,道,指针刺的法则。

  ②皮伤则内动肺,指扰动之意。下同

  ③泝泝然寒栗,泝泝然,寒栗貌。

  ④髓伤则销铄胫酸销铄xiāo shuò,指人体消瘦。

  ⑤体解怠然不去矣,指身体懈怠无力。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方面的要领。

  岐伯回答说:疾病有在表在里的区别,刺法有浅刺深刺的不同,病在表应当浅刺,病在里应当深刺,各应到达一定的部位(疾病所在),而不能违背这一发度。刺得太深,就会损伤内脏;刺得太浅,不仅达不到病处,反而会使在表的气血壅滞,给病邪以可乘之机。因此,针刺深浅不当,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五脏功能紊乱,继而发生严重的疾病。

  所以说:疾病的部位有在毫毛腠理的,有在皮肤的,有在肌肉的,有在血脉的,有在筋的,有在骨的,有在髓的。

  因此,该刺毫毛腠理的,不要伤及皮肤,若皮肤受伤,就会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肺脏功能扰乱后,以致到秋天时,易患温疟病,发生恶寒战栗的症状。

  该刺皮肤的,不要伤及肌肉,若肌肉受伤,就会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在每一季节的最后十八天中,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的病症。

  该刺肌肉的,不要伤及血脉,若血脉受伤,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夏天时,易患心痛的病症。

  该刺血脉的,不要伤及筋脉,若筋脉受伤,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秋天时,易患热性病,发生筋脉弛缓的症状。

  该刺筋的,不要伤及骨,若骨受伤,就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冬天时,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

  该刺骨的,不要伤及骨髓,若骨髓被损伤,髓便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就会导致身体枯瘦,足胫发酸,肢体懈怠,无力举动的病症。


  总结

  关于针刺的问题,本篇对其行为进行了规范。指出,如果针刺不当,不仅不会把病治好,还会给人体造成不良的后果。

  在中医传统的六大治疗手段,砭、针、灸、药、按摩、气功当中,针刺之所以可以独树一帜,这都缘于其以巧破千斤的技法。现在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中,只有针和药可以登大雅之堂,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以一对多。此话怎讲呢?

  医疗现在越来越成为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它就需要能用最少的人力去服务于最广大的人群,因此,只有针和药可以做到这一点。其他的治疗方法,多是一对一的治疗,无法广泛的商业化,因而适合于家庭保健和民间养生调理。

  和西医把人当成机器对待的标准化治疗不同,中医强调的是个体的差异,因而高明的医生在对待病人时,绝对不可一个药方走到底,即使是千古名方,也要在此基础之中,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进行加减,这是学中医人都必须掌握的原则。药是这样,针也如是。

  药,喝进嘴里,如果出现了问题,想吐出来难;针,刺进肉里,如果出现了问题想补救也难。因此,虽然针刺法可以以一对多,但因其针刺过程中充满了一定的危险,因此,才会有本篇有关针刺的行为规范。

  对于初学中医的人来说,刮痧和按摩,看似很傻,很没有技术含量,但因其风险性较小,同时与药和针刺相比,几乎无副作用,因而最容易上手,也最容易学,同时对于理解人体经络有很好的帮助。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没有哪种方法比哪种方法更厉害和更有效一说,谁也别看不起谁,他们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掌握方法的人,才可分出高下,因此,对针刺法要有辩证的认识。


  最后用Deepseek总结一下:

  ‌金针刺玉律‌
  阳经阴络各司天,浅深浮沉道自然。
  毫毛腠理肺秋应,皮肉相连脾土牵。
  脉动夏心筋引木,骨伤冬水髓销铄。
  岐黄要术存经纬,过与不及皆祸端。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