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48大奇论之奇病脉相

徐说内经素问48大奇论之奇病脉相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25-9-8 00:01
【分页导航】

    【byb.cn XJ】上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7篇奇病论,解读的大都是奇怪的病,这些病包括了:疹成、息积、伏梁、疹筋、厥逆、脾瘅、胆瘅、癃病、癫痫、肾风等的表现形式及调治的方法。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指出“息积”病的治疗需结合导引与药物,不可单一依赖灸刺或服药,这段话,也成为本篇最著名的话之一,常被后世引用。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8篇大奇论,大奇是指什么?就是指很多奇怪的病。本篇重点解读和就是各种奇怪病的脉相,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死期。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奇论和奇病论是互有联系,相互补充。不过,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篇名含义
‌  奇病论‌:以“”字命名,指论述特殊、少见的疾病,如怀孕九月突然失声、胁下满气逆等先天性疾病。 
  大奇论‌以“大奇”命名,侧重论述脉象异常导致的疾病,强调脉象与疾病的关联性。
  核心内容
‌  奇病论‌:重点讨论先天性疾病的病因(如胞络脉绝、母体受惊等)、病机及治疗原则(如“无损不足,益有余”),涉及子瘖、息积、伏梁等病症。 
  ‌大奇论‌:主要分析脉象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如“脉之大甚为四肢肿,小甚为痛”,强调脉象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治疗方法
  ‌奇病论‌:部分病症(如胞络脉绝)无需治疗,需待胎儿出生后自然恢复;其他病症则需导引、服药或针灸辅助治疗。 
‌  大奇论‌:未明确提及具体治疗方法,但强调脉象异常需通过药物或针灸调理。 
  学术价值
  ‌奇病论‌:揭示先天性疾病与脏腑功能的关联性,为中医妇产科理论提供基础。 
  ‌大奇论‌:深化了中医脉诊理论,为中医诊断学提供重要依据。
  《素问·大奇论》中最著名的论述是关于“脉至如火薪然”的记载,原文描述为:“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这一脉象比喻心脉炽盛如燃烧的火焰,提示心精耗损的危候,具有鲜明的意象和临床警示意义,此话也广为后世引用。

徐说内经素问48大奇论之奇病脉相


  【原文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胻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癎瘈筋挛;肝脉小急,癎瘈筋挛;肝脉惊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己。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肝肾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癎厥,二阳急为惊。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暗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寒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

  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

  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

  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