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扭伤肿起后慎冰敷

扭伤肿起后慎冰敷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10-13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扭伤肿起后慎冰敷 刚发生时使用有止痛作用,肿起后再用反而“冻住”血管,不利恢复


  受访专家:

  “上海石氏伤科疗法”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首席专家 詹红生

  本报特约记者 张莎莎
  《生命时报》 2025-09-16 第1930期 第9版

  生活中,扭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多数人会立即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来缓解,其中冰敷被认为是减轻肿胀和疼痛的关键步骤。“上海石氏伤科疗法”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首席专家詹红生教授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扭伤后要谨慎使用冰敷。

  “RICE原则”是哈佛大学内科医生加布·米尔金于1978年首次提出,之后被广泛应用,尤其冰敷几乎成为急性软组织损伤和慢性肌肉疼痛发作时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有趣的是,2015年,加布·米尔金本人却对这一治疗方法提出了质疑。通过长时间的大量研究,他认为冰敷对运动损伤并没有太多好处,甚至会延缓损伤组织的恢复时间。因为冰敷会影响神经传导速度、阻碍血液回流,还可能降低肌肉弹性。2018年,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踝关节扭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循证临床指南》一文中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单纯冰敷能对患者的疼痛、肿胀以及功能恢复产生积极作用。2020年,同样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文章《软组织损伤仅仅需要的是PEACE和LOVE》也有相同口径:没有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冰敷对软组织损伤有效,冰敷仅仅是口口相传的习惯性操作,不应该被尊为标准治疗措施。即使冷敷有止痛作用,但它同时可能过度抑制炎症、血管生成和血管再通,最终反而延缓损伤组织的修复。

  “门诊中发现,扭伤后经久不愈,病程长达数月乃至数年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有合并骨折的患者,骨折都已愈合,却仍然遗留肿痛。”詹红生说,错误冰敷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他认为,从中医学角度来看,一方面,冰敷违背中医“通则不痛”理论。中医认为,气血瘀滞是跌打损伤后疼痛和肿胀的主要原因。气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冰敷会使局部血管收缩,气血运行更加不畅,反而加重瘀滞,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更加不利于恢复。另一方面,冰敷延缓恢复进程。詹红生认为,冰敷虽然暂时减轻了疼痛和肿胀,但这是以延缓整体恢复为代价的。寒性收引,冰敷会使肌肉、筋膜收缩紧张,局部代谢降低,废物不能及时排出,组织修复所需营养物质也不能顺利输送。詹红生表示,与冰敷相反,中医主张采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方法处理扭伤。如使用温性的中药外敷、轻柔的按摩推拿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和组织修复。

  当然,冰敷并非一无是处,其主要作用其实是止血、止痛,且用对时间非常重要。詹红生表示,当急性损伤发生时,受伤部位的血管破损,局部会出血,此时要第一时间进行冰敷,收缩血管平滑肌,达到止血目的,并“冻住”动脉血管,间接止痛。但时间不能过长,一旦受伤的地方肿起来,就不能再冰敷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患者在患处肿起来后仍继续冰敷,这就为损伤缠绵难愈埋下了祸根。动脉血管位置深,而静脉血管较为表浅,冰敷时首先会将表浅的静脉“冻住”,反而使已经出来的血无法吸收,停留在此变成瘀血,阻塞经络,导致时不时疼痛、肿胀;寒邪也趁机侵入体内,患者常常出现遇到阴雨天患处就酸痛的症状。“冷敷其实也是一种寒邪,会加重血瘀,不利于瘀去新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陈伤。”

  詹红生分享了中医处理扭伤的正确方法:

  1.早期适度固定、恢复期适度活动。在不加重损伤的前提下,适当活动关节,促进气血流通。

  2.中药外敷。使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药膏或膏药贴敷患处,临床常用三七、红花、乳香、没药等搭配成方剂应用。

  3.早期运用轻柔的摩法擦法。在患处周围摩擦,而不是用力地按揉,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消肿止痛,但要避免直接摩擦肿胀最严重处。

  4.绷带固定。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既可止血,又能提供支撑,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活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