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民间版医生红黑榜受热捧 成求医指南

民间版医生红黑榜受热捧 成求医指南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2-5-5 08:07
【分页导航】

 

  民间版的“江城医生红黑榜”并不仅限于妇产科。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在网上热传的还有“儿科医生红黑榜”、“心血管医生红黑榜”等。

 

  而且,热衷给医生“制榜”的行为并非武汉特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几乎都有此类民间版“医生红黑榜”,综合统计几乎涵盖了所有科室,其中不少榜单由数万名甚至更多的网友投票产生,颇接“地气”,受到不少市民信任。“我挂号肯定优先选择"红榜医生"。”市民陈女士说,这个“红黑榜”是患者根据切身就医经验投票产生的,具有参考借鉴价值。市民岳小姐说,自从知道有这个民间“红黑榜”后,当她就医时遇到自己不满意的医生就会去跟帖发“差评”,在出气的同时也提醒别的患者“不要重蹈复辙”。

 

  评判标准较主观,患者可参考勿盲从

 

  记者查看了10余份不同城市、不同科室的民间版“医生红黑榜”,发现“细心、耐心、不开贵药”等因素,是患者给医生加分、好评的主要原因;而“不耐烦、检查多”等因素,则是患者给医生减分、差评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榜单存在很大争议,评判标准太模糊太主观了,缺乏专业视角。”汉口一家医院有关负责人说,从学术角度可排列一个专家的地位,但是从诊疗上说,因每名患者个体的差异,很难明确说哪个专家诊疗效果一定更好。

 

  此外,有业内人士称,目前民间版的各类排行榜有的由网友市民自发组织,有的由商业机构组织,前者多出于纯公益,而后者则难免带有商业目的。事实上,常有一些所谓排名机构联系医院或科室,提出通过“赞助”来提高其排名。因此,对于此类排行榜可以参考,但不能盲从。

 

  民间版“红黑榜”热应带来“冷思考”

 

  “民间版"医生红黑榜"有价值,我个人比较支持。”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说,此前各类排行榜多由权威部门发布,虽然更客观、科学,但很少从患者角度出发,民间版“医生红黑榜”的出现是社会多元化的一种体现,应该给予包容。

 

  周运清说,由患者和网友投票给医生排榜,得到的结果难免有瑕疵,但它能够受到普通市民热捧,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医疗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冷静思考。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