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廖新波:谁解医患千千结?

廖新波:谁解医患千千结?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12-6 09:54
【分页导航】

 

     11月15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史上最牛医生辞职信”。信中称,本人×××,2008年7月与某医院签订劳动合同,签约期限为八年,因为“本人在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18日执业过程中,遭遇患者辱骂三次,病人推搡一次,已对医疗相关行业医患关系的改善不做任何幻想”而提出辞职。


     在此之前,10月底,专业医学网站“丁香园”发布了一份让医疗界哗然的《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这份指南综合了2000多名医生会员的意见,制订得非常细致,并罗列了32条防暴具体措施??比如建议每个诊室和办公室的桌子下面安装隐蔽的紧急呼救按钮;值班时尽量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靠大门;如应对时间充裕及时脱掉白衣服、混在现场人群中迅速脱离现场;注意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眼镜碎片造成二次伤害;发生暴力事件后,医院宣传人员应保存好现场照片、伤痕照片和监控视频,及时寻找目击者做笔录等。


     “看病录音、会诊录音,最后是谁的损失呢?其实,这正是‘小悦悦’事件在中国医疗领域的演绎。医生没有‘见病勇为’的敬业,处处‘明哲保身’,句句‘外交辞令’,事事‘签字为证’,谁悲哀?”本身也曾做过临床医生的廖新波忍不住发问,“医生的医疗行为到底该听谁的?”


     “现在的医生发现,如今越发达的地方,‘不听话’的病人越来越多。”一连串的中国医患纠纷事件甚至震动了世界医疗界,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许锐恒给记者展示了他亲自翻译的一篇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社论文章??《威胁下生存的中国医生》。这篇社论称,当今“许多中国医生更关心自身的安全问题。中国医生常常是恐怖暴力的受害者。聘请警官担任副院长不足为奇,随着医院变成战场,在中国当医生已成为一种危险的职业”。


     “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而现代中国的医生与护士曾被尊崇为‘白衣天使’。为何今天中国医生的形象变得如此糟糕?”文章中发出感慨。

 

[page]探因:“中国式”医患关系亟须正视page]

 

     从人类社会中出现医生这个职业开始,古老的医患关系就已经存在并延续至今。但是在当今中国,这种关系正进入前所未有的严峻境地。一项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了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


     “感觉医患关系空前严峻,是因为存在很多诱发因素。”11月14日,忙碌中的廖新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除了比平日更加繁忙的医政事务之外,他还更频繁地被各路媒体所“围攻”??医患关系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其实不管哪个职业,我相信,好人还是占大多数。我们要作深层次的思考,体制、管理、人文,是什么把医患关系推到今天这个状况?过去在大众心目中,医生是多么崇高的职业,社会给予医生很多礼遇和地位,如今这个职业却演变成‘步步惊心’、‘步步为营’。”


     “首先说实话,如果看病不贵,如果你都不用自己花钱看病,我想很多矛盾也就不会这么尖锐了。除了医院本身的问题,制度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医院和医生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就不是正面的,没有哪个患者对看病感到满意,此时如果再发生医疗事故,哪怕是轻微的失误,患者内心本就淤积的不满情绪便会被激发,调解、处理再出现问题,医患冲突便无可避免。”关于这一点,身为官员的廖新波指出,首先政府应该着力解决好自己的职能问题,“把医院推向市场,以药养医顽疾难除,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趋利,在市场上奔跑多年的医院不得不背上了‘黑锅’。”


     “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医患关系其实也是目前社会矛盾的一个出口。这个职业与老百姓有日常最直接密切的沟通关系,因此老百姓对医疗领域的不良行为感受尤其深切,记忆也特别深刻。医患关系成为社会矛盾积累的一个集中反映。”


     “制度的改善需要时间,而最让我个人感到痛心的是医院自身的管理问题,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作为主管医政多年的官员,廖新波对于时下很多医院在追求市场化过程中忽视的内部管理改进感到尤其痛心。“比如南海‘弃婴门’事件,如果我们理性分析,你说那些医护人员是有意要害死孩子吗?不是的,而是他们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医院服务成本太高,很多医生出于趋利或自我保护的意识过度医疗,开大处方,这同样是管理问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