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人物>> 老人家里藏着风险

老人家里藏着风险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25-10-11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房屋设计偏年轻 杂物堆积添阻碍 厨房浴室埋隐患 老人家里藏着风险


  受访专家:

  原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辅具适配技术研究部主任 罗椅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周燕珉

  本报记者 张炳钰

  《生命时报》 2025-09-16 第1930期 第1版

byb.cn

  家应是最安全的港湾,但一些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的家里却藏着不少隐患。当下,我国独立居住的60岁以上人口约1.6亿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独居比例占到一半。在无人照管的家里,一根横在走廊的电线、一次如厕后起身、一次忘关天然气,都可能有致命风险。

  家成了最熟悉的风险场

  近日,江苏丹阳97岁的张女士在家中不慎摔倒,头部、左髋部疼痛剧烈,伴随出血且无法站立,幸得家属及时发现,没有生命危险;四川乐山一位独居老人煮药时忘记关火,引发火灾,所幸无人伤亡。但并非所有老年人都这么幸运,河北农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起夜时不慎跌倒,爬起后自感无碍便继续入睡,却再也没有苏醒……统计显示,在老年人突发意外事件中,家竟成为最高发场所。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亿。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不适老”,其中农村高达63.2%。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近四成跌倒发生在家中,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我国近八成心血管死亡都是在家里。原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辅具适配技术研究部主任罗椅民表示,人老后,家里的每个空间,细微到一把椅子、一块地板……都可能造成不便,甚至暗藏致命风险。

  全屋动线障碍多。老房子因房龄增加、使用耗损,常出现地面不平整;部分房间设有门槛,室内还可能存在楼梯或台阶,都给日常起居动线设置了障碍。此外,不少老年人的物品摆放杂乱,比如屋里囤积各种杂物、客厅桌椅散落、地毯边角翘起、电线未固定等,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绊倒,尤其在夜晚照明不足、视物不清的情况下。

  卫生间内风险高。卫生间是跌倒“重灾区”,地面排水不畅易造成积水,引发滑倒。马桶边没有扶手的话,老年人坐下站起费力,如果是蹲便如厕,起身后还可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引发晕厥。虽然安装扶手是消除上述风险的便捷做法,但当下家庭安全扶手的安装比例仅16%,有些安装位置也不合适。

  厨房物品隐患大。厨房内刀具等尖锐物品较多,且使用频率高,有些物品还收纳在较高的橱柜中,一旦取用时不慎滑落,极易造成伤害。而且,老年人记忆力出现衰退,有时烧饭后会忘关燃气,或还没做完饭就去处理其他事,招致火灾。消防数据显示,独居老人常因用火不慎、电热器具使用不当等引发火灾,死亡比例占火灾死亡总人数的30%左右。

  突发情况应对差。一旦在家中发生跌倒、心血管事件等突发情况,独居的老年人可能全身无法动弹、神志不清,一个人无法实现自救,若家中未配备紧急呼叫设施或远程摄像头,及时得到救助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适老化改造难点很多

  生活了“一辈子”、再熟悉不过的家,为何在年老后却成了跌倒、火灾等意外事件的高发地?

  身体已老,房子还“年轻”。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50岁后,中度和重度视力下降发病率较此前增长6~8倍;腿部肌肉质量、肌力每年分别减少1%~2%、1.5%~5%;60岁后,平衡能力每十年至少下降16%。然而,他们住的老房子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有些甚至更早。当时经济飞速发展,且以年轻人为中心,很多住宅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年老后的使用情况,比如凸起的门槛、干湿未分离的卫生间、采光不好的楼梯间等,现在均成为居家的风险。

  适老改造,积极性不高。自2016年起,我国不断加强“适老化改造”,包括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等,2025年更是将改造补贴额度提升至30%,但家庭消费意愿仍然较低。一公司的整装业务显示,和适老、局改(局部改造)相关的需求仅占9%~11%。不少老年人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需被“区别对待”,将适老化改造简单等同于大规模装修,或认为改造后的家会像“医院”,还需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所以宁愿“凑合着过”。一些企业的适老化改造订单主要来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利润有限,且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难度大、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等,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也不高。

  基础产品,需求匹配差。我国适老化改造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能力尚无法与群众需求完美契合。有调研显示,政府制定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荐清单有时难以匹配地方化需求,比如青海等高原低氧地区老年人需要制氧机,但这不在全国推荐清单中。

  企业增多,产品有参差。近年来,入局适老化产业的企业越来越多。9月1日起,《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指南》的国家标准开始实施,但目前市面上产品质量仍良莠不齐。对比日本、欧美等国家,我国适老化产品的数量少90%,从拐杖、助行器到防跌倒地板……适老化产品看似很多,真正能兼顾“安全、尊严、情绪价值”的却寥寥无几。比如,轮椅、代步车等品类丰富,但日常穿戴、饮食起居、心理陪伴相关产品稀缺;设计强调实用而忽视体验,过于“医疗化”,但没有人想住在“病房”里;价格也是两极分化,性价比高的中段产品供给不足。市场中不乏“伪适老”产品,比如需单独放置在床上的起背辅助器,挤占了睡觉空间;设置按摩功能的浴缸,却没有自动报警按钮。

  花点小心思就能给家避险

  专家表示,“适老化改造”未必要大刀阔斧,应以改善为主、改造为辅,在小细节上多花一些心思,就能避开很多风险。

  改动由小及大。罗椅民提出,卫生间的改造最要紧,比起将蹲便改为坐便、统一换上防滑瓷砖的大操大办,不妨先配备一张防滑防锈的坐便椅和淋浴凳、铺上防滑垫或防滑涂料,买一双防滑拖鞋,以及在马桶、浴缸、花洒边加装扶手,还可安装紧急呼叫器、跌倒报警器等。

  此外,家里照明不佳的位置需加装灯泡,走廊可安装感应式小夜灯,增加可视度;在门槛等高低落差处铺设缓和的斜坡,若高差超过5厘米,可贴上色彩鲜明的防滑条等,辅助老人通行;厨房内可加装烟感器,换用有过热保护、漏电保护功能的电器,防范火灾;走廊、玄关换鞋处也可安装扶手、放置矮凳,尤其是墙面已经有“黑手印”的家庭,说明老年人平时会扶墙借力。

  摆放由高到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指出,老年人往往较难“断舍离”,收纳空间必须适老,做到上方收纳空间尽量降低,下方收纳空间尽量抬高,可换成能自动升降的柜体。此外,将平时取用较频繁的物品转移至抽拉式的矮柜中;收纳箱可选择带滑轮、重量轻的,避免老人搬运重物。床头柜也是不错的收纳空间,高度可比床面略高一点,平时还可用作撑扶物。此外,阳台的晾晒架可换成电动可升降款,避免悬挂衣物时需踮脚或踩凳。

  让老人参与进来。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年轻人或许要先“适老”,与长辈无法达成一致时,建议先退一步。周燕珉举例称,自己90岁的母亲起初觉得淋浴凳碍事,周燕珉便试着先买了轻巧款,便于母亲弯腰洗脚,没想到使用感很好。后来,母亲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又购入了带扶手款。需提醒的是,不少人知晓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但并不了解长辈的真实需求,选购产品时多依据市场信息或导购推荐,购置后发现并不适用。建议挑选适老化产品时,让老年人自行选择,给予老人充分的尊重和参与感,未来使用产品的频率也会更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