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胸口喊“疼”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心肌缺血,胸口喊“疼”。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饮食结构西化以及久坐生活方式普及,我国以冠心病为主要病因的心肌缺血发病率攀升。如果不及时干预,心肌缺血可能从偶尔胸痛,发展为心梗、心衰,甚至猝死。
《生命时报》 2025-09-12 第1929期 第17版
心肌缺血,可简单理解为心脏缺氧、缺营养。心脏依赖冠状动脉供血,一旦冠状动脉变窄或堵塞,血流无法满足心肌需求,便会缺血。心肌缺血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类,前者多由冠状动脉形成斑块引发血管狭窄导致;后者多因斑块突然破裂、血栓形成后瞬间堵塞血管引发心梗导致,患者病情危急,需争分夺秒地就医,且即便抢救成功,也可能留下心衰等后遗症。心肌缺血的警示信号多藏在以下几种胸痛症状中。
胸痛。大多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常伴紧缩感,而非针扎样刺痛,有时会放射到左肩、下巴或后背。这种心肌缺血症状多在爬楼、跑步、骑车时出现,患者休息5~10分钟可缓解;若胸痛突然发作、程度剧烈且持续20分钟以上不缓解,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恶心呕吐,极有可能是急性缺血导致的心梗,需立刻就医。需注意,短暂的、仅数秒的针刺痛,与呼气、吸气相关的胸痛,局部皮肤疼痛一般不是心肌缺血。
胸口发紧。这是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工作吃力”的表现。患者可能有胸口发紧感或咽部发紧感,感觉像“被带子勒住”,大多在劳累、情绪紧张时出现。
胸部压迫感。如同胸口压着重物,常伴有胸痛,在心绞痛或心梗时均可出现。该症状往往因冠脉严重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严重缺血而引发。
胸闷。老人、糖尿病患者等对疼痛不敏感,心肌缺血时也可能出现胸口憋闷、乏力,常在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后缓解。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熬夜、缺乏运动、高油高盐饮食,均可损伤血管内皮,促发和加重动脉硬化病变,导致血管内“垃圾”(粥样硬化斑块)堆积,引起血管狭窄或堵塞。另外,冠心病家族史、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也属于心肌缺血高危人群。生活中,若反复出现以上胸痛症状者,应尽早前往心内科就诊,明确是否为冠心病诱发的心绞痛,确诊后需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实施冠脉造影检查,决定是否需要血管重建(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若出现突发、剧烈、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者需遵医嘱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可降解支架将有三大升级10-10
- [事件]心肌缺血 胸口喊“疼”10-10
- [事件]卒中后必须严防复发10-10
- [事件]电解质水别天天喝10-09
- [事件]当心干冰变炸弹10-09
- [事件]三类斑块“栓”住很多人10-09
- [事件]韩国青年糖友13年增三倍10-08
- [事件]花粉过敏成日本“国民病”10-08
最新文章
- [事件]可降解支架将有三大升级10-10
- [事件]心肌缺血 胸口喊“疼”10-10
- [事件]卒中后必须严防复发10-10
- [事件]电解质水别天天喝10-09
- [事件]当心干冰变炸弹10-09
- [事件]三类斑块“栓”住很多人10-09
- [事件]韩国青年糖友13年增三倍10-08
- [事件]花粉过敏成日本“国民病”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