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医生也可怜 看中外医生收入比较

医生也可怜 看中外医生收入比较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09-12-4 09:47
【分页导航】

 

  戴维·詹金森是一位整形外科医生,他从爱尔兰移民到加拿大西部城市卡尔加里,在那里从事医务工作长达20年。之后,他对加拿大以政府为主导的医疗保障模式感到沮丧,于是便跳槽到美国阿什兰。

 

  詹金森亲身见证了美加两国不同的医疗制度,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熟悉美加的医疗保障系统。为了增进认识,可以通过对两国个体从业医疗服务者的不同及相似点进行比对和直观的数字比较。

 

  体制差异

 

  纵然美国医改的反对派们不遗余力地表示加拿大人也并不喜欢他们现有的医疗体制,但是詹金森在这方面却有着更慎重的看法。

 

  在日益激扬的医疗改革辩论中,加拿大的医疗保健体制通常会被视作可借鉴的光辉榜样,或是一种警示性操作规范。作为最主要的一项社会福利,加拿大推行的建立在高税制基础上的全民免费医疗保健体制,可谓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保健体制之一。

 

  但这并不是说在加拿大一切完美。令詹金森感到沮丧的除了政府对医疗体制的控制外,还有加拿大缓慢的就医诊疗程序——著名的“候诊名单”。

 

  据悉,一位加拿大人患有头痛和癫痫病症,却被明确告知需要耐心等待4个多月才能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他无奈来到美国布法罗一家医院就医,最终被确诊为脑癌。目前,这位被延迟诊疗的病患正在起诉加拿大医疗保健机构。

 

  而在美国,医疗的商业化是典型特点。在美国医疗制度所覆盖的85%的人群中,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障只占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商业医疗保险。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发达国家。

 

  除了体制,詹金森还认为,两种医疗体系下的医务从业者也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在加拿大,本质上讲,医生是为单一雇主工作,即使不喜欢他们的待遇,也是无处可去。

 

  而在美国,他提出:“你不会为这点感到压抑。”据他介绍,美国医院将它们的医生视作一种收入来源,而加拿大医院只把他们看作是一种成本支出,因为对医院来讲,医生接诊病人数量的增加不会转化为医院的收入。

 

  教育成本一样昂贵

 

  尽管美国各地医生的执业水平可能会存在差异性,但总体来说,美加两国医生在医学方面都普遍达到了高水平。

 

  美国疾病预防管制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美国2005年至2006年,有30.89万位基层医生在大约16.38万间医疗机构内服务。其中一半为初级保健医生,29%为专门医生,21%为外科医生。约有1/3的医生年龄在45岁至54岁之间。

 

  加拿大的医生数量要少很多,据2007年加拿大全国医师调查统计,约有57757人,其中91.7%从事全职或兼职医疗服务。

 

  加拿大医生通常在多个工作场所兼职。67%的人表示他们至少会有部分时间在私人诊所兼职,33%部分时间在社区医疗机构服务,22.6%在急诊部门兼职,另有22%的人会选择疗养院。

 

  在美国,约有一半的医生称自己为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45.4%的人认为自己是内科、外科或者是实验室专业医师。

 

  在美国和加拿大,医学教育成本同样高昂。

 

  美国医生的训练周期之长为世界之最,在美国,假设一个学生能够完全不间断地从本科毕业直接进入医学院,毕业后做住院医生3年,出来做初级保健医生,最短要11年。一般美国的医学院每年的学费在 25000美元到45000美元之间,而且医学院少有奖学金,绝大部分的学生是靠贷款,而且是30年的贷款。因此医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负债累累。根据美国医学协会相关统计,每位医生在完成医学院学业时平均欠费达14万美元。

 

  根据2007年加拿大进行的一项医学调查,其总体教育成本与美国不相上下。在1000名接受当年调查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医学院学生中,有27%预期自己在毕业时,累计负债将达到6万美元至10万美元,还有31%的学生的预期甚至超过了10万美元。2007年另一份加拿大实习生和住院医师协会举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医师的平均负债达到了15.9万美元的水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