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渠县半数家庭患虫癌-包虫病

32岁的曲初是蒙宜乡的一名村官,10月20日,她正向石渠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打听病情。在前一次华西医院的诊疗中,她被查出患泡型肝包虫病。
"太可怕了,我没想到自己也会得上这个病。"她原本以为只有牧民才会患病,没想到自己竟遭遇不测,将信将疑的她又来疾控中心复查,工作人员告诉她,肝上的囊泡大约5.8公分,不算严重但也不轻。
工作人员建议她做手术,但她害怕出现意外,况且手术也未必能够根治。如果切除不彻底,还可能复发。一年前,25岁的县城姑娘卓玛曾到华西医院做过囊泡切除手术,前不久到西宁复查时,医生告诉她包虫疑似又复活了。
甘孜地区医疗条件匮乏,全州只能到肝包虫指定医院——甘孜州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对广大牧民来说,他们首先需要获得的是手术机会。但出于经济原因或信仰观念,许多患者难以走到手术台前。平时,他们只能到县疾控中心简单筛查,签字后可以获得治疗药物。
目前,包虫病虽已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四川省财政也下拨了款项对手术患者进行补助,只要在每个地区的指定医院进行手术,患者可以获得2.5万元左右的补助。但视病情严重程度,手术的费用不等,去掉政府补助部分,严重的患者仍需要承担不少费用,这让一些患者望而却步。
按农村医保制度规定,剩余部分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一定比例。但甘孜州人民医院在对患者的回访中,发现"新农合"报销比例偏低,某些患者甚至自费承担财政补贴外的剩余费用,这也为后续手术宣传带来了困难。
长沙贡马乡一名要求匿名的官员告诉澎湃新闻,虽然国家减免了不少费用,但去往康定的路费,以及治疗期间的生活费都让牧民们心生畏惧。加之当地宗教观念浓厚,认为生老病死皆是理所当然,甚至觉得手术去除体内的包虫也是杀生,从而放弃治疗。
甘孜州人民医院负责包虫病项目的尼玛多次到石渠筛选肝包虫病人,她告诉澎湃新闻,每次下乡遇到适合手术的患者,都要苦口婆心进行劝勉。2007年前后,每年只能做10多例,现在观念虽有改变,但某些患者仍需要动员。
来自甘孜州人民医院的一份资料显示,今年该院已经在中央财政和四川省财政的支持下,救助包虫病手术患者170例,其中石渠县最多,为44例。在这些已经接受手术的患者身后,更多人正在等待希望降临。不完全统计,甘孜州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包虫病患者高达5000 余例,预计每年有新增手术病例约200 例。
- [事件]反安慰剂效应是怎么回事05-25
- [事件]变老从舌头味觉下降开始05-25
- [事件]自言自语疗愈心灵05-25
- [事件]有家族史糖尿病风险增19倍05-24
- [事件]冬天怀孕孩子不易发胖05-24
- [事件]小中风影响将持续十年05-24
- [事件]激素掌控我们的性命05-23
- [事件]脑梗有五个祸根05-23
- [事件]反安慰剂效应是怎么回事05-25
- [事件]变老从舌头味觉下降开始05-25
- [事件]自言自语疗愈心灵05-25
- [事件]有家族史糖尿病风险增19倍05-24
- [事件]冬天怀孕孩子不易发胖05-24
- [事件]小中风影响将持续十年05-24
- [事件]激素掌控我们的性命05-23
- [事件]脑梗有五个祸根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