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秦伯益:老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

秦伯益:老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12-18 07:59
【分页导航】

 

  【byb.cn】 (摘自:健康时报网)30而立,我未立;40不惑,我常惑;50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耳顺,我有进步,但不够;70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点,我倒提前做到了。

 

秦伯益院士在江西井冈山黄洋界

 

  我为自己作了一个倒计时的行动安排:70岁不出国,80岁不出游,85岁不出京,90岁不出院,95岁不出门,100岁不下床,请求安乐死。
 

 

  人走了,茶自然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它用。能作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的强者。

 

  将来我走时,不必开什么追悼会,到时请告诉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乐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编者按:

 

  他是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少将,是院长,也是一位云游四方的旅行家。

 

  年近80岁,他用“清楚、通畅、不高、不大”八字来概括自己的健康状况:“头脑清楚,呼吸和两便通畅,血压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这辈子没住过一天医院。”

 

  他就是秦伯益院士。

 

  2011年11月2日晚上,中国工程院医疗保健报告会上,秦伯益院士以他自身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经历,向院士们畅谈了他对老年生活的认识。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3.26%,达到1.7765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现将秦老本人对于晚年生活的感悟整理刊出,希望能给老年人带来一些启示。

 

  我不是老年学研究工作者,也没有对老年人问题作过调查研究,只是偶尔与一些老年同事谈谈老龄问题,逐渐感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差别较大,这种差别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很明显。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龄时应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调整心态,进入新情况,无怨无悔。


  如果做女儿时不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就难以成才;做妈妈时如果不下抚儿女,上敬公婆,家庭就难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时如果还要事必躬亲,不肯超脱,势必自寻烦恼,难求和睦。

 

  人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龄时不抓紧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结果蹉跎岁月,过龄后却恋栈不去,空憾壮志未酬。在这方面,应该提倡有点超前意识,提前作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及早明白这些自然规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就我个人而言,我曾回顾一生说:30而立,我未立;40而不惑,我常惑;50而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而耳顺,我有进步,但不够;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点,我倒提前做到了。现在,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我想做的事,不为稻粱谋,不作名利求,择善而从,量力而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