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伤医案暴露医患沟通盲区

患者:匡先生,63岁,北京
我有心脏病,这些年没少往医院跑,但有一次我肚子不舒服、恶心想吐,医生也让我查心脏。我就觉得特别不能理解,担心碰上了“过度检查”。
患者其实挺怕“过度检查”的,一是白花钱,二是身体也跟着受罪。真要查出什么问题来,咱没得说,但估计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做“无用功”去了。像我那次,折腾半天,最后查出来就是个普通腹泻。老百姓就难免犯嘀咕了:听说医生收入是跟做检查的项目“挂钩”的,医生这么做,是不是为了“坑”咱的钱?
其实,医患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挺难的,毁起来倒很容易。有时候一条不好的新闻、一个嘀咕在心里憋久了,都能让你慢慢地不信医生了。好在我跟主治我的病的医生熟,后来多问了一句,听他仔细一解释,嘀咕也就打消了。但是好多外地的(患者),不好意思问,或者医生没时间解释得特别详细,回去以后对医生的印象能好吗?
医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胸外科
确实有一些医院或医生想通过多开检查来赚钱,但大部分医生开的项目比较多是为了尽量覆盖到各种可能性,医生最担心的是“漏诊”。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给你查了,发现指标正常,患者可能说医生“过度检查”;要是该做的检查没有做,一旦因为“漏诊”让患者加重病情甚至死亡,有患者或家属是会告你的。医疗责任有两种,一种是技术事故,一种是责任事故。“两害相权取其轻”,医生有时宁愿挨骂,也要把该检查的都查了。
一家三甲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例腹痛、呕吐的高龄患者,当时值班医生没有特别在意,开了止吐药。但当患者离开医院后就心肌梗死,再回来时,已经无药可救了。一些心梗病人的最初表现,就是胃区不适。我想,也许这就是匡先生的医生让他查心脏的原因。万一发现早期的心肌梗死呢?
有一些检查不是“过度检查”,而是因为患者不学医、不了解造成的误会。以我的专业为例,来了一个胸外伤的患者,给他拍个胸片患者能够理解,但为什么还要给他做个B超?患者就不太理解了。其实,胸部外伤往往合并有腹部脏器破裂,严重的话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是一个非常必须的检查。
有很多患者——包括一些老大夫会说,六七十年代没有那么多检查,他也可以看病。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情况:就目前来说,所有疾病的死亡率是在逐步降低的。一些辅助检查的存在,是有它的价值的。
当然,检查的项目多毕竟要花钱,患者做不做这个检查,应有充分地知情权。为避免误会,医生有必要跟患者解释清楚。医生如果多加一句“我怀疑你的病存在这种可能性,建议你做个检查”,或者“从目前检查的情况看,一般来说可能性不大”,给患者一个自己掂量、考虑的空间,也许类似的误解就会减少一些。
- [事件]静脉曲张失智风险高07-05
- [事件]变遗憾为晚年动力07-05
- [事件]低血糖也伤眼睛07-05
- [事件]10岁前腰高比大 慢病来得...07-04
- [事件]女性心跳快 男性易房颤07-04
- [事件]接吻会传播焦虑抑郁07-04
- [事件]每天爬爬楼抗衰延寿07-03
- [事件]普通人补叶酸防不了中风07-03
- [事件]静脉曲张失智风险高07-05
- [事件]变遗憾为晚年动力07-05
- [事件]低血糖也伤眼睛07-05
- [事件]10岁前腰高比大 慢病来得...07-04
- [事件]女性心跳快 男性易房颤07-04
- [事件]接吻会传播焦虑抑郁07-04
- [本站]酷暑难耐当心空调病07-03
- [事件]每天爬爬楼抗衰延寿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