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遗憾为晚年动力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与其沉湎于“如果当初”,不如珍惜当下,用行动书写新的可能,变遗憾为晚年动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侃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老人的遗憾大致可分为两类:生活遗憾和事业遗憾。在生活方面,遗憾主要集中在健康、亲情和爱情上。健康遗憾最为普遍,不少老人后悔自己未能规律锻炼或及时就医,导致晚年遭受疾病困扰。情感方面的遗憾主要表现为对亲密关系处理的反思,包括“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对子女教育或陪伴不足的自责,未能妥善经营婚姻关系的懊悔等。在事业方面,遗憾主要集中在职业发展和财富积累两个维度,比如觉得自己选错了职业,或后悔早年没有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张侃指出,“遗憾是普遍存在的,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其形成往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认知的局限、对失败的恐惧、突如其来的变化等,个人期望值越高往往遗憾越深。如果长期沉浸在遗憾情绪中,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甚至抑郁;让人失去生活动力,影响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影响人际关系,未表达的情感或未修复的关系可能成为心结,加剧晚年孤独感。
张侃表示,遗憾情绪实际上是人生经历的自然产物,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期待。从心理学角度看,遗憾并非全然消极,它包含着改善现状的动力,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力,而不是任其成为心理负担。“今日心理学”网站推荐了“转变四步法”,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一步,进行人生预演,假设生命进入倒计时,列出会让自己感到“要是当初……就好了”的事情;第二步,把“将来可能会失望”的恐惧转变成“现在抓紧行动”的紧迫感,不要执着于“弥补过去”,而是重在“丰富未来”;第三步,锚定具体目标,把抽象的遗憾变成可执行的计划,例如将“没能好好陪伴家人”转化为“每周和孩子视频通话”;第四步,立即行动,从小步尝试开始,通过即时反馈打破拖延循环,不断获得成就感。
实践表明,积极处理遗憾能给晚年生活带来诸多益处。首先,它能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当老人看到自己能够主动改变现状时,会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其次,改善人际关系,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环境。再者,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坚持适度运动、培养兴趣爱好等,这些都有助提高整体生活满意度。
对于确实无法改变的遗憾,张侃建议,老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整心态。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认知重构”对于调整心态有着良好效果,即重新解读遗憾事件,寻找其中的积极意义,比如,“虽然之前没能多陪父母,但我现在懂得要珍惜与家人的共处时光”。发展替代性满足也是一种好方法,比如通过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来获得成就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建立新的社交网络,也能转移注意力,减少对过往的纠结。需要注意的是,就像学习新技能一样,将遗憾转化为动力也需要时间和练习,建议老人定期自我激励,避免急于求成,并争取到家人的理解和配合。
遗憾,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它提醒我们曾有过追求,也激励我们在晚年继续前行。与其沉湎于“如果当初”,不如珍惜当下,用行动书写新的可能。正如张侃在采访中提到的,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完美无缺,而在于接纳过去、把握现在、期待未来。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张 侃
本报特约记者 吴淑敏《生命时报》 2025-06-10 第1902期 第5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侃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老人的遗憾大致可分为两类:生活遗憾和事业遗憾。在生活方面,遗憾主要集中在健康、亲情和爱情上。健康遗憾最为普遍,不少老人后悔自己未能规律锻炼或及时就医,导致晚年遭受疾病困扰。情感方面的遗憾主要表现为对亲密关系处理的反思,包括“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对子女教育或陪伴不足的自责,未能妥善经营婚姻关系的懊悔等。在事业方面,遗憾主要集中在职业发展和财富积累两个维度,比如觉得自己选错了职业,或后悔早年没有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张侃指出,“遗憾是普遍存在的,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其形成往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认知的局限、对失败的恐惧、突如其来的变化等,个人期望值越高往往遗憾越深。如果长期沉浸在遗憾情绪中,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甚至抑郁;让人失去生活动力,影响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影响人际关系,未表达的情感或未修复的关系可能成为心结,加剧晚年孤独感。
张侃表示,遗憾情绪实际上是人生经历的自然产物,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期待。从心理学角度看,遗憾并非全然消极,它包含着改善现状的动力,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力,而不是任其成为心理负担。“今日心理学”网站推荐了“转变四步法”,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一步,进行人生预演,假设生命进入倒计时,列出会让自己感到“要是当初……就好了”的事情;第二步,把“将来可能会失望”的恐惧转变成“现在抓紧行动”的紧迫感,不要执着于“弥补过去”,而是重在“丰富未来”;第三步,锚定具体目标,把抽象的遗憾变成可执行的计划,例如将“没能好好陪伴家人”转化为“每周和孩子视频通话”;第四步,立即行动,从小步尝试开始,通过即时反馈打破拖延循环,不断获得成就感。
实践表明,积极处理遗憾能给晚年生活带来诸多益处。首先,它能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当老人看到自己能够主动改变现状时,会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其次,改善人际关系,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环境。再者,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坚持适度运动、培养兴趣爱好等,这些都有助提高整体生活满意度。
对于确实无法改变的遗憾,张侃建议,老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整心态。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认知重构”对于调整心态有着良好效果,即重新解读遗憾事件,寻找其中的积极意义,比如,“虽然之前没能多陪父母,但我现在懂得要珍惜与家人的共处时光”。发展替代性满足也是一种好方法,比如通过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来获得成就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建立新的社交网络,也能转移注意力,减少对过往的纠结。需要注意的是,就像学习新技能一样,将遗憾转化为动力也需要时间和练习,建议老人定期自我激励,避免急于求成,并争取到家人的理解和配合。
遗憾,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它提醒我们曾有过追求,也激励我们在晚年继续前行。与其沉湎于“如果当初”,不如珍惜当下,用行动书写新的可能。正如张侃在采访中提到的,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完美无缺,而在于接纳过去、把握现在、期待未来。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静脉曲张失智风险高07-05
- [事件]变遗憾为晚年动力07-05
- [事件]低血糖也伤眼睛07-05
- [事件]10岁前腰高比大 慢病来得...07-04
- [事件]女性心跳快 男性易房颤07-04
- [事件]接吻会传播焦虑抑郁07-04
- [事件]每天爬爬楼抗衰延寿07-03
- [事件]普通人补叶酸防不了中风07-03
最新文章
- [事件]静脉曲张失智风险高07-05
- [事件]变遗憾为晚年动力07-05
- [事件]低血糖也伤眼睛07-05
- [事件]10岁前腰高比大 慢病来得...07-04
- [事件]女性心跳快 男性易房颤07-04
- [事件]接吻会传播焦虑抑郁07-04
- [本站]酷暑难耐当心空调病07-03
- [事件]每天爬爬楼抗衰延寿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