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说内经素问42风论之百病之长

【byb.cn XJ】上一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1篇-刺腰痛,讲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腰痛,而本篇就是专门解读腰痛的文章。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因此,不管哪个地方痛,大都与经络不通有关。本篇主要介绍了12经络和奇经八脉不通时,如何放血治疗。
解决腰痛的方法很多,刺腰痛篇主要采用的是针刺放血的做法。但实际上,针刺放血,主要应对的还是实症,而如果是虚症,针刺放血则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关于针刺放血法,大家可以参看刺疟篇(http://www.byb.cn/doc_26491.aspx)“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足太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到脖子后背屁股,好像担负着沉重的东西一样),成为后代引用最多的一句话!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2篇风论,讲的是什么?中医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风邪”。“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译为:风邪是引发各类疾病的首要因素,其变化多端可衍生其他病症,虽无固定规律,但多由风邪起始。)这也是本篇最著名的话,被后人广泛引用!
中医的风是一种风邪,是中医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外感“六淫”之首。是其它外邪的先导,通常为风热,风湿,风燥,等。风为百病之始。
风邪的致病特点为:
1.易于侵袭阳位,如头面,咽喉,皮肤腰背等,如伤风感冒
2.病位游移不定,如风疹,荨麻诊等,发无定处,此起彼伏,风痹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
3.发病急骤变化无常,比如中风会引起肢体、语言的障碍
4.肢体异常运动,如四肢抽搐,抽风
徐说内经素问42风论之百病之长
【原文】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颤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胀而有疡;卫气有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疠者,有荣气热腐,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道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鉼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疣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脘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所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
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帝曰:善。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2风论之百病...07-2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1刺腰痛篇之...07-2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0腹中论之上...07-1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9举痛论之寒...07-0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8咳论之五脏...06-3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7气厥论之病...06-2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6刺疟之放血...06-1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5疟论之打摆...06-0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2风论之百病...07-28
- [事件]常打盹儿是心气不足07-28
- [事件]前列腺增生忌长时间骑行07-28
- [事件]沉迷网购或是心理空虚07-28
- [事件]掉牙早肾功能差07-27
- [事件]国人心血管健康持续向好07-27
- [事件]范志红:吃米吃面哪个护血管07-27
- [事件]糖尿病+脂肪肝 减重可逆转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