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说内经素问40腹中论之上下通

【byb.cn XJ】上篇,也就是素问的第39篇-举痛论什么意思?主是列举各类疼痛产生的原因,以及表现的形式。文章认为,疼痛主要来自于寒气,同时与人的情志有关。换言之,寒及“九气”对人的健康影响是最大的。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之所以痛,乃经络不通所致。因此,避寒、调情志,是使经络畅通的重要手段。当然,如果一个人的经络堵了,无论是采用物理的方法,比如:刮痧、按摩、拔罐、针灸、气功,或是采吃中药的办法,都是为了通经络,调阴阳,以使人体的气机通达。“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意为:精通天道者必能通过人事验证,通晓历史者必能契合当今实际,善论人事者必能反求诸己以完善自我。)是本篇最著名的话,已经超越医学,上升到哲学范畴。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0篇腹中论篇,究竟讲的是什么呢?腹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集中了很多的重要脏器。同时,腹部又有人体的和二大脑之说,可见其重要性。在中医里,腹部位于中焦,是沟通下上焦的重要环节。现代人的很多病,都是由中焦阻塞造成的。因为中焦堵了,所以,很多人看中医时,才会听到“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诊断。
我们在以前的很多文章中,都对打通中焦有过多次的提及。今天我们解读《黄帝内经.腹中论》,对我们了解腹中的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为本篇中最著名的话,后被广泛引用。此句描述鸡屎酒治疗心腹胀满(鼓胀)的显著疗效,一剂见效,两剂痊愈。其独特方剂和明确疗效成为中医史上标志性论述。
【原文】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岐伯曰:以四乌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胫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热气栗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无邪脉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脘胀而头痛也。
帝曰:善。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0腹中论之上...07-1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9举痛论之寒...07-0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8咳论之五脏...06-3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7气厥论之病...06-2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6刺疟之放血...06-1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5疟论之打摆...06-0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4逆调论之胃...06-02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3评热病论之...05-2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0腹中论之上...07-14
- [事件]抓住心肌缺血的微弱信号07-14
- [事件]幸福感是最好的“护心方”07-14
- [事件]一弯腰就痛暗示6种病07-14
- [事件]关系好当面催债07-13
- [事件]听音乐养生,功效几何?07-13
- [事件]高温来袭 心血管如何“消暑...07-13
- [事件]柑橘为什么越来越好吃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