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总排行
自从4月15日做了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后,一直有网友问一些相关问题,在《说说亲历的麻醉手术》这篇文章后面的留言中,就有网友问,所以结合较早前的几篇文章,这里重点和大家说说做胆囊手术,需要做哪些...
原创
本站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35篇疟论,讲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疟(nüè)疾。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疟疾。疟疾在我国古代称为瘴气,国外称malaria,为意大利文mala(不良)与aria(空气)二字合成。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是本篇中最著名的话,其阐释了疟疾发作的核心病机:阴阳之气在人体内外的消长变化引发虚实交替,导致寒热症状的周期性发作。此论述不仅奠定了中医对疟疾的理论认知框架,更成为后世理解外感病发展规律的经典依据。
原创
书评
很多朋友都清楚,最近我做了一个胆囊摘除手术(不了解的可以往前翻),这是一个全麻状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
原创
本站
“胃不和则卧不安”,这句简练的文言文深刻揭示了人体生理机能与病理变化的关联,也是本篇最著名的话,常被后人引用。
原创
书评
最近,因胆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做了一个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详请大家可以参考《胆结石引急性胆囊炎我把胆摘了》和《胆囊摘除术后的感悟》这两篇文章。今天我们想说的问题是,如果一定要做手术,应该如何找到靠谱的医生。
原创
本站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33篇热病论,它在前文“刺热篇”的基础上,继续讨论热病,本篇,将就发烧的重点病症展开论述,主要包括阴阳交、风厥、劳风、风水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本篇最著名的话
原创
书评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32篇刺热讲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对于发热以后的处理方法。当然,这种发热,不单是受寒引起的,气滞也会引起。比如生大气,有时也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导致经络受堵而发热。刺,说的就是有针刺的方法来解热。
原创
书评
本篇是接上篇《胆结石引急性胆囊炎我把胆摘了》的下集。上集说到,我在2025年4月6日突发腹痛,原以为是受寒引起的,但在穷尽各种办法后,症状仍未完全缓解。4月10日急诊住院,诊断为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需手术治疗。4月15日,行全麻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术中取出一颗2.3厘米,重5.3克的黑色胆结石。因胆囊发炎,吸出80毫升脓性胆汁,故需插引流管引流。4月18日拔管,4月21日出院,总计住院12天。那么,我这病究竟是怎么得的呢?
原创
本站
2025年4月6日,突发急性持续性腹痛。自认为受寒,穷尽各方法后,症状仍未明显缓解。4月10日前往医院急诊,被诊断为胆结石引发的急性胆囊炎,须手术治疗。
原创
本站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31篇热论,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发烧。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发烧的经历。可很多人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发烧?“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是本篇最著名的话,经常被后人所引用。
原创
书评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30篇,即阳明脉解,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接着第29篇即太阴阳明脉论篇,继续就足阳明胃经脉之病变的原因进行探讨。这里“脉”的意思,不是指咱们通常理解的寸口切脉的脉,而是指经脉的脉。在前一篇中,我们重点解读了阳明胃经的重要性,而本篇则是重点讨论一些胃经之病的表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是本篇著名的语句。
原创
书评
很多人都有脚疾,包括脚气、鸡眼、拇外翻、胼胝(老茧)等,今天,咱们就重点说说这个问题。
原创
本站
“阳道实,阴道虚”是本篇中最著名也是后人引用最多的语句。
原创
书评
最近,气温剧烈回升,这几天,北京最高气温甚至逼近了30度,本来还是春天,结果一不小心入夏了。而带来的一个现象,就是花粉形乱飞,甚至形成了花粉尘暴,尤其是像北京的天坛公园等柏树聚集地更是如此,引发不少人的花粉过敏症状,这一度还上了热搜,今天,我们就谈谈过敏的这点事!
原创
本站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是本篇引用最多的语句!
原创
书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现在正值春三月,读唐朝孟浩然这首《春晓》诗,更有一番感触,尤其是对于那些失眠的朋友。今天,我们将解读这首诗背后的中医思想,以及对失眠患者的意义!
原创
本站
本篇,即素问的第27篇,即离合真邪,什么意思?离,离开,驱离;合,融合,入侵;真,真气,意指人体内的正气;邪,外邪,指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六淫”;。换言之,本文讲的是外邪是如何侵入人体的,以及医者如何根据人体真气的变化,运用针刺法来达到扶正去邪的目的。
原创
书评
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很多人都有抑郁症,无外乎和生活工作压力大有关,当然也与气候和环境有关,何出此言呢?
原创
本站
而本篇,即素问的第26篇,八正神明论,讲的是什么呢?一句话,医生在治病时,要明白“天人合一”的道理。具体而言,八正,说的就是天,就是气候,就是节气,就是时辰(即一年当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的正气);而神明,指的人体的状态(即心领神会,明白透彻的意思)。人体的状态调整,要与天气的变化相适应,避免出现违背天意的治病之法。
原创
书评
近日,各大媒体上都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据《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刊发研究显示:2018年,我国2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约50万例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空腹血糖升高,其中东北地...
原创
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