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骆诗文专访:中医药受困现代化陷阱

骆诗文专访:中医药受困现代化陷阱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8-12 07:28
【分页导航】

 

  《南》:您刚才提到中药材市场,现在市场这方面面临哪些问题?

 

  骆: 去年下半年,我曾经随有关部门走访了6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发现有的市场经营惨淡,并且鱼龙混杂——这与国家药监部门大力推行公司化改组有很大关系。一些地方官员说,过去中药材市场是政府牵头,由药监、工商、卫生和公安等部门共同管理,部门之间也有分工,现在只有药监局一家管,政府也不会拿钱去建市场。公司化管理,老板只想着赚钱,有钱就允许你进市场经营中药材。

 

  比如,江西樟树市场,有2/3的门店关门,1/3的门店不再缴纳租金。

 

  《南》:您近年来、包括退休后,不断深入各地调查、暗访,了解到许多表面现象之下的问题。在您看来,目前中药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在哪?

 

  骆:根本原因在于国家药品监督部门积极与“国际接轨”,把美国的FDA管理模式作为圣经在中国强制推行,按照西医西药的标准和管理模式研究和管理中药,在行业内推行GAP、GSP、GMP——农民种中药要GAP,工厂生产要GMP,商业经销要GSP。

 

  以GMP认证为例。不少中成药厂经过GMP改造之后,负债累累。比如,有企业反映,他们生产一种保健品出口很好,但在GMP改造中,药监部门规定要购进一些他们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检测设备,花了几千万元,然后才在GMP验收中通过,但过后设备闲置一旁再未使用,但把GMP改造计入成本后,产品价格高出了一倍。

 

  据测算,整个医药工业企业GMP认证施行3年多以来,花掉人民币1200~1500亿元,投入相当于建一个三峡电站。仅四川省的GMP改造就花了80多亿人民币,最贫穷的贵州省也花了20多亿人民币。不过,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倒闭了,而且造成上百万工人失业。北京某企业迁址昌平进行改造,购地60亩,花了1.8亿创建中药厂,去年通过GMP改造后未生产过一次,现在只剩下几个工人看守厂房。

 

  推行这3项认证,付出的代价太昂贵了:光银行贷款就8000亿,加上利息将近1万亿。 1万亿,接近我国2002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据国家发改委于德明局长统计,搞了上面几个“P”之后,2004年全国制药工业产值减少31%,利润下降了39%。

 

  《南》:GAP认证对中药材种植的影响也不小吧?

 

  骆:当然。中药材历来讲究传统地道,如四大淮药就产在河南,浙八味就以浙江质量最好,属原产地品种,质量比较好且稳定,当地农民熟悉种植和加工技术。因此中药材种植应当以发展原产地品种为主,辅以其它2~3个次产地,而推行GAP搞单一品种的一地化认证是行不通的,也完全无法保证供应。

 

  根据我一年多的调查了解,被国家药监局公布通过了GAP认证的中药材,没有一种是按他们公布的GAP管理办法生产出来的。西部一些传统产药地区,对照国家药监局公布的GAP标准,认为怎么做也达不到,因此便出现了停止种植,有的将已种在地里的药材提前采挖出售。比如,甘肃的党参正常年产约5~6万公担,去年底种植时间不到就提前采挖,所出的产品基本上没有一、二等高等级规格的商品,当时出售价格每公斤3.5~5元还销售不出去,而正常需要每公斤5~8元。时隔不到一年,现在由于党参供应紧缺,市场上价格已上涨到每公斤15~30元,而饮片的价格达到60~70元,其中北京同仁堂在亳州的饮片专卖店每公斤售价高达198元!

 

  目前,中药材的总体价格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而且供应品种普遍紧缺。中药材紧缺、价格飙升,必然造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价格全面上升,吃中药将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广大农民吃不起中药也不再吃中药,中药的根基就断了,还谈什么继承和发展中药?

 

  另外,还有一些不法药商,在药材积压、价格低迷时大量购进,然后出钱去产地收购中药青苗进行销毁,使产地不能再生产和提供药材,趁机大大抬高药价。比如当归,一般是3~8元/ 公斤,而现在市场价已高达80~120元/公斤。目前,国家想方设法降低药价,但药商却想方设法抬价,这些正是国家药监部门要管的事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