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伤不起的顶梁柱-脊椎

伤不起的顶梁柱-脊椎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10-22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编者的话:成人脊柱由26块椎骨组成,是整个身体中顶天立地般的存在。它的位置和生理功能决定了这是一处“伤不起”的部位,若是严重受损,可导致大脑指挥失灵、四肢失能。那什么疾病会威胁“顶梁柱”呢?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  李危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许南方  □夏  天  姜  宇  郭新虎
  本报记者  张  芳

 
  1~2节颅椎:支撑头部,警惕脱位
  颈椎共由7节椎体构成,最上两节与头部相连,由于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特殊,被称为颅椎,也称寰枢椎。
第一颈椎称寰椎(atlas),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里的泰坦巨人阿特拉斯(Atlas),因为寰椎支撑着头颅就像阿特拉斯肩扛着天球;第二颈椎称枢椎(axis),有枢纽、轴心之意。研究表明,头部左右旋转(摇头)范围的50%,以及前后屈伸(点头)范围的50%,都是通过寰枢关节实现的。也就是说,不论点头或摇头,没有良好的颅椎功能,都会变得相当困难。
  颅椎区域最常见疾病有寰枢关节脱位、儿童斜颈前者可因先天发育异常,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造成,往往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加重;“歪脖儿”是斜颈的俗称,大部分是颈部软组织损伤导致的,一般可对症治疗,多数在3天内缓解;如果病程持续3天以上,需警惕出现了寰枢旋转固定。
  临床表现上,颅椎疾病的就诊原因既有颈痛、斜颈、肢体麻木及灵活性变差等常见症状,也有区别于其他脊柱疾病的症状,比如眼震,走路时觉得地面晃;吞咽无力,甚至有些患者已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对于症状较明显的患者,手术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部分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也需积极随访,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部分骨科医生对颅椎疾病也不太熟悉,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或体检中发现颅椎区域异常后,尽快找颅椎外科医师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3~7节颈椎:支配四肢,易压神经
  我们平时说的颈椎是指“下颈椎”,即第3~7节,是维持头部位置、视线的重要结构,承担着约50%的颈部屈伸及旋转运动;在椎管内走行的颈脊髓,则负责传导自主神经信息,支配四肢感觉及运动。
  很多时候,人们易将颈部疼痛都归为颈椎病,这是不准确的。颈部长时间疼痛,通常是由于不健康生活或工作习惯,使颈部肌肉出现劳损导致的。只有当颈椎退变加重,比如形成椎体骨赘,出现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及黄韧带肥厚等,且上述退变压迫神经结构出现相应症状时,才能被称为颈椎病
  根据受压部位的不同,颈椎病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脊髓型、神经根型。比如颈脊髓受压迫时,初期会感觉双手麻木,随着病情加重,将出现双手精细活动障碍及行走不稳;若颈椎退变结构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则会产生相应神经支配区,比如上臂外侧、前臂、手指或上肢内侧皮肤严重疼痛、麻木,甚至相关肌肉出现麻痹、无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不良生活、工作习惯是颈椎病的主要病因,尤其是长期低头伏案或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等。因此,预防颈椎病,必须从避免长时间低头做起,同时加强颈背肌锻炼,增强颈后肌群,减慢颈椎退变。▲
 
  8~19节胸椎:保护脏器,最易骨折
  胸椎位于颈椎、腰椎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12节椎骨从头端到尾端逐渐增大,这意味着越向尾端,椎骨承担的负重越大。人在刚出生时,胸椎的曲度基本是直的;到新生儿6个月左右会坐姿后,胸椎开始变得有一定后凸曲度,通常小于40°。
  胸椎与肋骨、胸骨相连组成胸廓,保护心、肺、大血管等重要器官。胸椎椎管内有人体最重要的中枢神经——胸脊髓,其内走行的神经传导束可保证大脑感知下肢感觉,同时传递大脑指令。虽然胸椎管狭窄症比脊髓型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更低,但也应重视。若确诊该症,多需手术治疗。
  胸椎后方虽有背部的多层厚实肌肉保护,但因为久坐,不少人胸椎后凸明显增加,若肌肉疲劳无力,胸椎曲度还会加大。
  由于骨质疏松问题,老年人还易出现脆性骨折,约一半发生在脊椎,其中又以下胸椎为最好发部位。骨质疏松后,椎体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在垂直方向承受应力负荷的能力下降;下胸椎正好处于从活动度较小的胸椎与活动度较大的腰椎的过渡部位,局部应力集中,更易出现压缩骨折。
  保护胸椎必须重视坐姿,尽可能养成“坐如钟”的习惯,挺拔的坐姿可锻炼背部肌肉;建议多进行游泳、“小燕飞”等运动,同样有利于锻炼背部肌肉,保护胸椎。▲
 
  20~24节腰椎:承重最大,突出多发
  腰椎连接躯干与骨盆,位于胸椎和骶椎之间,共5节。它是人体重要的承重部位,有很大的活动度。腰椎相邻两个椎骨间,有一种被称为“腰椎间盘”的物质,其外部是致密、相互交错的纤维环,中央部分是富含水分和胶冻样物质的髓核,柔软有弹性,在腰椎运动时能增大运动幅度、承受压力、缓冲震动、保护椎管内神经。
  虽然所有相邻椎骨之间都有椎间盘,但腰椎间盘比其他部位更容易“突出”。随着年龄增长、外力反复作用,比如不良坐姿、长时间伏案工作、“葛优躺”等,均易让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导致相邻神经受刺激或压迫,引起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生理结构退变,椎管狭窄也可发生在腰椎,导致神经受压,进而产生类似症状,称为腰椎管狭窄症。此外,腰椎在反复应力的作用下,还可出现上位椎体向前滑移(相对于下位椎体),即腰椎滑脱症,导致反复腰痛和神经受压症状,但部分患者无症状。
  无论哪种腰椎疾病,预防方法大同小异: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适度运动,但避免对腰部产生极度冲击、旋转及屈曲的运动,比如投掷铅球等;针对性锻炼腰背部肌肉,如五点支撑(选仰卧位,双足、双肘、颈肩部撑床,躯干挺伸离开床面)等,以稳定及保护腰椎。▲
 
  25~26节骶尾:人类退化的“尾巴”
  脊椎的最下方是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的骶骨,以及由3~5块尾椎融合而成的尾骨。前者呈倒三角形,连接腰椎、骨盆,与髂骨形成骶髂关节;后者相当于人类退化的“尾巴”,可为肛周韧带及肌肉提供附着点。
  骶尾痛是该部位最常出现的症状,主要原因包括外伤、局部韧带损伤、炎症、骶管内占位等。当一个人跌倒坐地时,骶尾部与地面硬物直接撞击,可导致尾骨或远端骶骨骨折,出现坐立时骶尾部疼痛。该病以及其他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骶尾痛大多采用保守治疗;若骨折移位严重,则需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本专题由本报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合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