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曝我国大部分西药生产成本占零售价5%

曝我国大部分西药生产成本占零售价5%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0-6-20 07:10
【分页导航】

  

 

  药品招标越招越贵 招标价“虚火难降”

 

  今年5月份,重庆市组织了新一轮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由四川科伦药业股份公司生产的500ml注射剂5%葡萄糖0.9%氯化钠,每瓶市场价1.55元即可买到,而通过药品招投标程序后,该注射剂的中标价格每瓶高达4.35元。

 

  去年底以来,多省市部分基层医院陆续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今年两会期间,相关部委负责人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已使药价降低25%~50%,不过公开资料显示,一些地方仍出现了某些反常现象。

 

  河南省郑州荥阳市下属的一家镇卫生院,同一个厂家、同一种规格的辛伐他汀药品,以前卫生院的进价只有3~4元钱,但现在却成了7元多,即使实行零差价销售,价格也还是高于以前的零售价。上海新亚的头孢噻肟一克一支的采购价格以前只有2.6元,现在却成了10.49元;最离谱的是河南羚锐的麝香壮骨膏,以前进价为一袋1.25元,现在涨到11元以上。据该卫生院药房主任介绍,医院以前的加价率一般为15%,有的会更高一点,但即使在加价后,许多药品的价格也要比现在招标后零差价销售的药品价格低。

 

  在还没有实行省级招标的山东,记者发现东阿县铜城卫生院采购的山东罗欣药业生产的规格为20毫克、每盒14粒的奥美拉唑的中标价格为1.4元。而查阅公开资料可以发现,经过省级招标以后,西北一省份的中标价格为2.4元,中部某省的中标价格为5.8元,南方某省中标价为13.2元,东北一省份中标价为8.96元,都高于铜城卫生院的采购价格,最高甚至接近该院价格近10倍。

 

  分析:必须改革现有的定价机制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只有改革现有的定价机制,才能真正做到药品降价。目前我国的药品定价机制是:国家制定的指导价是“天花板价”,价格高得离谱;省级统二招标价为“斩首价”,即在国家指导价均基础上轻柔地挤出一点水分,价格仍然畸高。如果这两个环节不进行改革,仍按原来的药品定价机制执行,药品价格还是下不来。

 

  朱恒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试图在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典型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因为包括某些基本药物在内的廉价药品得不到正常使用的根源在于医疗医药体制存在的制度性弊端,尤其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不当管制和治理。不从这个根源处着手来解决问题,非但不能治本,连标也治不了,甚至会越治越乱。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