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人老眼花,这是很多老年人经常抱怨的。与18~44岁的人相比,65~74岁的人视力损失的可能性增加2倍多,75岁及以上的人升至近3倍。研究表明,视力损失与慢性病风险、跌倒和受伤、抑郁和社会孤立等患病率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并大大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幸运的是,运动能保护视力。
网评
事件
(来源:北青报)药物过敏是一种药品不良反应,是我们的免疫系统误把药品当做敌人,而发起的一场清除战。有些人甚至对抗过敏的药物也产生了过敏反应。其实,生活中近九成的药物过敏是可以提前预知的,听听药师怎么说。
网评
事件
(来源:北青报)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一项分析了1702名51至75岁的居民的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无法保持单腿站立10秒,则在此后10年内死亡风险增加近一倍。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咨询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纳米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将大大推动医学发展。近日,西班牙《国家报》刊登文章称,未来,医学界将会有以下九个突破,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省电没依据太干伤身体空调除湿别超两小时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提示,如果你想节省预算,减少冲动型消费的话,应该避免购物前喝咖啡。这听起来有点无厘头,但研究结果确实表明,与饮用无咖啡因饮料或水的购物者相比,逛商店前饮用咖啡的购物者会多花约50%的钱,多购入近30%的商品。
网评
事件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记者乔业琼、实习生王美力)三伏暑天即将来临,各地中医院陆续开展“三伏贴”的预约工作。什么是“三伏贴”?哪些人适合贴敷“三伏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静为广大网友讲解相关知识。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持续4年推广“1-2-0策略”,缺血性中风患者到院平均时间从2016年的15小时缩短到6小时,中风识别法能救很多人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北京友谊医院中西医治带状疱疹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不少男性遇到问题避讳去男科,原因是听说有些检查很“尴尬”甚至很“吓人”,对男科的传言也五花八门。那么到底男科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又是怎么做的?
网评
事件
编者按:这是十年前我写的一篇文章,未在公众号上发表过。最近这些日子,在和网友咨询沟通上,又有新的感悟,由此重新增加了部分内容发表,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原创
本站
(来源:生命时报)很多减肥的人几乎天天以水煮菜为食,觉得无油无盐才能掉秤。这种做法虽然能降体重,但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也不小。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对每个人而言,做噩梦都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可能预示着更加糟糕的未来。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做噩梦可能是一些老年人患帕金森病的前兆。
网评
事件
(来源:北青报)哪些食品对胃肠健康的损害最大?很多人不约而同想到了辛辣,认为吃了辣火锅后总会肚子疼。每次提到这个话题都有人不解,“那为啥川渝地区居民胃癌发病率全国最低?”“为啥我们吃辛辣食品总会肚子疼,他们的肠胃却好似铁打似的?”所以辛辣究竟是不是肠胃健康的头号杀手?别急,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就来为您一文解惑。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揉印堂能安神按神阙调心火身上五大助眠穴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紫黑色宜活血化瘀有水泡当健脾祛湿看罐印辨体质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很多中老年人有睡午觉的习惯,但近期,《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通过对美国1.4万名平均年龄81岁的老年人,进行长达14年的午睡时间和频率追踪记录,发现过度午睡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有潜在的双向联系(恶性循环),即午睡过多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而阿尔茨海默病也会导致患者白天过度午睡。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肌肉力量下降慢病风险猛增步速变慢预示很多问题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鸵鸟心态破罐破摔自我否定失去激情摆烂的人生越过越差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腹痛泛指腹部及其周围部位的疼痛,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网评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