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黄帝内经厥论篇第四十五

精读黄帝内经厥论篇第四十五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3-4-22 08:48
【分页导航】


 【原文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下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点评】本篇论述了厥证的要点,以及引起寒厥的原因。

  ①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阳气,指人体的元阳。此处也可理解为人体的气,或者是火。

  下,是指人体的下焦,主要是指肝肾。下同。

 

  ②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阴气,此指为人体的血。有关阳气与阴气的详细解释,可参见http://www.byb.cn/doc_888-1.aspx

 

  ③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

  表,外表,身体浅表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均在人体的外侧。

 

  ④阴气起于五指之里

  里,里侧。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均在人体的里侧。

 

  ⑤寒厥何失而然也

  何失,因为什么原因失去了(所藏的阳气)

  而然,成为这样

  也,

  此话意为,寒厥是因为什么原因失去了所藏的阳气而形成的。

 

  ⑥前阴者,宗筋之所聚

  前阴,是外生殖器。

  宗筋,此指多条经脉的的聚合处。


  ⑦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

  此人者,有人,谓是寒厥手足冷人也。

  质壮,体质强壮

  ,因为

  夺于所用,此指性生活过频,夺去了过多的肾精。

 

  ⑧下气上争不能复,复,修复,恢复。此指那些性生活过度者,下面亏空,就去夺上面的气血来弥补,但窟窿太大而不能修复。


  气因于中,因,应为“困”字的误写。指寒邪之气困于中焦,更符合上下文之意。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厥证有寒有热,是怎样形成的?


  岐伯答道:阳气衰竭于下,发为寒厥;阴气衰竭于下,发为热厥。


  黄帝问道:热厥证的发热,一般从足底开始,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答道:阳经之气循行于足五趾的外侧端,汇集于足底而聚汇到足心,所以若阴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阳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足底发热。


  黄帝问道:寒厥证的厥冷,一般从足五趾渐至膝部,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答道:阴经之气起于足五趾的内侧端,汇集于膝下后,上聚于膝部。所以若阳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阴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从足五趾至膝部的厥冷,这种厥冷,不是由于外寒的侵入,而是由于内里的阳虚所致。


  黄帝问道:寒厥是因为什么原因失去了所藏的阳气而形成的?


  岐伯说:前阴是许多经脉聚汇之处,也是足太阴和足阳明经脉汇合之处。一般来说,人体在春夏季节是阳气偏多而阴气偏少,秋冬季节是阴气偏盛而阳气偏衰。有些人自恃体质强壮,在秋冬阳气偏衰的季节纵欲,使肾中精气耗损,精气亏虚于下而与上焦之气相争,虽争亦不能迅速恢复,精气不断溢泄于下,寒邪之气被困于中焦,阳虚生内寒,阴寒之邪随从上争之气而上逆,便为寒厥。邪气停聚于中焦,是胃气虚衰,不能化生水谷营养经络,以致阳气日益亏损,阴寒之气肚胜于内,所以手足厥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