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说内经素问45厥论之寒热厥

【byb.cn XJ】上一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4篇痿论,讲的是什么呢?说到“痿”这个词,我们一下子就会联想到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就是“阳痿”。上一篇,我们讨论的是痹症,而本篇主要说的是痿症。那痹症和痿症有关联吗?当然有啊,人因为先痹了,使得经络不通,气血无法濡养脏腑,故而出现痿症。本篇中最著名的话是“治痿独取阳明”。这句话出自岐伯对黄帝提问的回应,强调了痿病治疗的核心原则——以调理阳明胃经为主,因为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导濡养宗筋(指肌腱韧带),从而约束骨骼、利关节活动。这一论述奠定了中医治疗痿证的基础。那本篇是如何讨论痿症的呢?这与阳明和宗筋有什么关系呢?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45篇厥论讲的是什么呢?何谓厥?厥的本意是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凝于足者为厥。——《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本篇所指的厥,多指因身体经络堵塞,导致肢体末端微循环不畅引起的,或寒,或热,的病症。从痹论到痿论再到厥论,一步一步,一环一环,其核心都离不开经络。因为经络堵了,所以才会有痹,才会有痿,才会有厥。"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这一论断精辟概括了厥证寒热两种类型的核心病机,也是本篇最著名的话,广为后人引用。此外,原文还进一步阐释了"热厥必起于足下,寒厥必从五指而上于膝"的病理传变规律,补充说明了不同厥证在肢体的典型表现。
徐说内经素问45厥论之寒热厥
【原文】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下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
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剽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盛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
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胫不可以运。
太阴之厥,则腹满脘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胫内热。
盛则写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胫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治主病者。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5厥论之寒热...08-1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4痿论之独取...08-1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3痹论之风寒...08-0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2风论之百病...07-2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1刺腰痛篇之...07-2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0腹中论之上...07-1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9举痛论之寒...07-0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8咳论之五脏...06-3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5厥论之寒热...08-18
- [事件]十件小事能防失智08-18
- [事件]情绪价值如何重塑新消费生态08-18
- [事件]六大生活陷阱让胆结石锁定年...08-18
- [事件]举起五公斤健康分水岭08-17
- [事件]智齿里藏着治病“贵药”08-17
- [事件]超声查肌肉早知糖尿病08-17
- [事件]东亚人不易得老年痴呆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