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黄帝内经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精读黄帝内经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2-12-3 08:28
【分页导航】


  【原文


  帝曰:癫疾何如?

 

  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己;脉小坚急,死不治。


  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

 

  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

 

  帝曰:消瘅虚实何如?

 

  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

 

  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府;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

 

  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阳傍三痏,与缨脉各二。

 

  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

 

  暴痛筋软,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

 

  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

 

  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点评】本段详细列举了各种重病的诊治方法。

  ①消瘅(dān),消渴病证之古称,和西医的糖尿病差不多。消瘅之病名,在《内经》全书共见17次,其中《素问》2次,《灵枢》15次,高于其他任何一种消渴病之名称的使用频率。秦汉时期,消瘅作为一种病名被广泛认可和使用,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则有“肺消瘅”之病名。历代医家或多宗之而列“消瘅门”论述“三消证”,如明·楼英《医学纲目·消瘅门》:“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纵览《内经》全书发现,消瘅之病名,其义有二,⑴指消渴病之中消证,⑵指消渴病之三消证。


  ②痈疽(yōng jū),毒疮,多而广的叫痈,深的叫疽。这样的毒疮被现代医学解释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


  ③形度,诊断学名词。形体盛衰的测度。可作为辨证施治的参考。《素问·通评虚实论》:“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


  ④骨度,骨骼长短和大小的度数,是古人测定人体周身部位和骨骼的长度、大小的标准数值,并可作为测量人体部位(主要是穴位)的重要参考依据。


  ⑤脉度,经脉长短的度数,也就是古人测定人体经脉长度的一种数据记录。


  ⑥筋度,中医古诊法“五度”(或称“十度”)之一。即衡量、测度筋的阴阳虚实。


  ⑦春亟治经络,亟,急切、应该之意,下同。

 

  ⑧仆击 ,病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又名击仆,指突然仆倒的病症,即卒中。多由人体正气先虚,而为邪风入中所致。


  ⑨偏枯,中医指半身不遂的病。


  ⑩痿厥,病证名。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证。


  11跖跛,足部病变而致跛行。


  【整段翻译


  黄帝道:癫疾的预后怎样?


  岐伯说:脉来搏而大滑,其病慢慢的会自己痊愈;要是脉象小而坚急,是不治的死证。


  黄帝问:癫疾脉象虚实变化怎样?


  岐伯说:脉虚的可治,脉实的主死。


  黄帝问:消渴病脉象的虚实怎样?


  岐伯说:脉见实大,病虽长久,可以治愈;假如脉象悬小而坚,病拖长了,那就不可治疗。


  黄帝道:形度,骨度,脉度,筋度,怎样才测量的出来呢?


  黄帝道:春季治病多取各经的络穴;夏季治病多取各经的俞穴;秋季治病多取六腑的合穴;冬季主闭藏,人体的阳气也闭藏在内,治病应多用药品,少用针刺砭石。但所谓少用针石,不包括痈疽等病在内,若痈疽等病,是一刻也不可徘徊迟疑的。


  痈毒初起,不知他发在何处,摸又摸不出,时有疼痛,此时可针刺手太阴经穴三次,和颈部左右各二次。


  生腋痈的病人,高热,应该针足少阳经穴五次;针过以后,热仍不退,可针手厥阴心包经穴三三次,针手太阴经的络穴和大骨之会各三次。


  急性的痈肿,筋肉挛缩,随着痈肿的发展而疼痛加剧,痛得厉害,汗出不止,这是由于膀胱经气不足,应该刺其经的俞穴。


  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应取手太阳经的络穴,即胃的募穴和脊椎两傍三寸的少阴肾于穴各刺五次,用员利针。


  霍乱,应针肾俞志室穴五次,和足阳明胃俞及胃仑穴各三次。


  治疗惊风,要针五条经上的穴位,取手太阴的经穴各五次,太阳的经穴各五次,手少阴通里穴傍的手太阳经支正穴一次,足阳明经之解溪穴一次,足踝上五寸的少阴经筑宾穴三次。


  凡诊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粗急发喘逆等病,如肥胖权贵人患这种病,则是由于偏嗜肉食厚味所造成的。凡是郁结不舒,气粗上下不通,都是暴怒或忧郁所引起的。突然厥逆,不知人事,耳聋,大小便不通,都是因为情志骤然激荡,阳气上迫所致。有的病不从内发,而由于外中风邪,因风邪留恋不去,伏而为热,消烁肌肉,着于肌肉筋骨之间。有的两脚偏跛,是由于风寒湿侵袭而成的疾病。


  黄帝道:黄疸、骤然的剧痛、癫疾、劂狂等证,是由于经脉之气,久逆于上而不下行所产生的。五脏不和,是六腑闭塞不通所造成的。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肠胃的病变所引起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