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原文】本段重点解读的的是颈脉的脉象。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
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
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
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坚涩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点评】
①水,在这里指中医的水液代谢障碍,故名。出《素问·平人气象论》:“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又:“足胫肿曰水。” 水·水肿病的病理机制指水肿病的病理机制。《素问·阴阳别论》:“三阴结,谓之水。”王冰注:“三阴结,谓脾肺之脉俱寒。
②溺,小便。
③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④胃疸,多食多饮之证。见《素问·平人气象论》。《外台秘要》卷四:“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人主之。”
⑤面肿曰风,风,证名。面部作肿。与面浮属虚者相对。《素问·平人气象论》:“面肿曰风”。
⑥脉瘦,瘦,弱。春夏脉应强,如春夏脉弱,就是病兆。
【整段翻译】
颈部之脉搏动甚,且气喘咳嗽,主水病。眼睑浮肿如卧蚕之状,也是水病。
小便颜色黄赤,而且嗜卧,是黄疸病。饮食后很快又觉得饥饿,是胃疸病。
风为阴邪,下先受之,面部浮肿,为风邪引起的风水病。水湿为阴邪,下先受之,足胫肿,是水湿引起的水肿病。眼白睛发黄,是黄疸病。
妇人手少阴心脉搏动明显,是怀孕的征象。
脉与四时有相适应,也有不相适应的,如果脉搏不见本脏脉的正常脉象,春夏而不见弦、洪,而反见沉、涩;秋冬而不见毛、石,而反见浮大,这都是与四时相反的脉象。
风热为阳邪脉应浮大,今反沉静;泄利脱血,津血受伤,脉应虚细,今反实大;病在内,脉应有力,乃正气尚盛足以抗邪,今反脉虚;病在外,脉应浮滑,乃邪气仍在于表,今反见脉强坚,脉证像反,都是难治之病,着就叫做“反四时”。
人依靠水谷的营养而生存,所以人断绝水谷后,就要死亡;胃气化生于水谷,如脉无胃气也要死亡。所谓无胃气的脉,就是单见真脏脉,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所谓不得胃气的脉,就是肝脉见不到微弦脉,肾脉见不到微石脉等。
太阳主时,脉来洪大而长;少阳主时,脉来不定,忽快忽慢,忽长忽短;阳明主时,脉来浮大而短。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3刺志论之针...10-1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2刺禁论之肝...10-0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1刺齐论之针...09-2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0刺要论之刺...09-22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9脉解之上实...09-1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8大奇论之奇...09-0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7奇病论之积...09-0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6病能论之同...08-2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3刺志论之针...10-13
- [事件]全球流行吃红薯叶10-13
- [事件]扭伤肿起后慎冰敷10-13
- [事件]深蹲膝盖疼注意四问题10-13
- [事件]老人少练头颈绕圈10-12
- [事件]常打呼噜开车要当心10-12
- [事件]睡好了提升幸福感10-12
- [事件]多喝水能抗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