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byb.cn XJ】 所谓“诊要经终论”,“诊要”说的是在诊病过程中的要点,“终论”,则是指最终的结论。换言之,医生要掌握的诊病要点,到此终止了。由此可见此篇文章的重要性。
精读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本篇要点有三:
一、指出针刺治疗应结合四时气候,而有轻重深浅的分寸。因为天气、地气、人气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非但不能愈病,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
二、针刺胸腹部位,要注意避免误伤五脏,并指出了避免的方法,和误伤五脏的死期。说明只有了解内在脏器的部位,以及正确掌握针刺的手法,才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十二经脉气绝的症状。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
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 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 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 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且又善梦。 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 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 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 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膈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憿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 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厥阴终者,中热溢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3刺志论之针...10-1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2刺禁论之肝...10-0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1刺齐论之针...09-2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0刺要论之刺...09-22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9脉解之上实...09-1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8大奇论之奇...09-0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7奇病论之积...09-0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6病能论之同...08-2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53刺志论之针...10-13
- [事件]全球流行吃红薯叶10-13
- [事件]扭伤肿起后慎冰敷10-13
- [事件]深蹲膝盖疼注意四问题10-13
- [事件]老人少练头颈绕圈10-12
- [事件]常打呼噜开车要当心10-12
- [事件]睡好了提升幸福感10-12
- [事件]多喝水能抗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