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网友>> 50岁的中国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50岁的中国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byb.cn
[网友] 作者 :管理员 日期:2010-5-7 08:50
【分页导航】


  无独有偶,在糖尿病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也发现了人体这种适应能力的极限。英国医学家巴克(David Barker)发现,胚胎时期和1岁以前的营养状况对这个孩子以后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巴克是一个很有心的人,他搜集了1930年以前出生在伦敦附近的孩子的医疗记录,大概有15000份。在追踪这些小孩以后的病例发现,出生时体重过低和1岁之前营养不良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患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的危险性比同时期体重和营养正常的孩子高7倍以上。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现在应该很容易就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低体重的婴儿往往是因为胚胎和婴儿时期营养缺乏的缘故,而这种环境,会让这些人体内的内分泌系统以尽量节省营养和能量为主。等到成年营养物质不再匮乏,甚至过量时,他们的内分泌水平就无法应对新的挑战。


  有趣的是,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这种内分泌水平似乎还能遗传,所以医生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体的“勤俭基因”,目前还出于假说阶段。意思是一种可获得性遗传。很可能正是这种可获得性遗传,导致如今中国糖尿病的日益低龄化。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其实巴克理论并不算很复杂。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水土不服,一个人当外界生活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这往往就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笔者自己也有一个亲身体会,我父亲一直生活在南方,习惯吃大米饭。当他在北京生活时,他总是抱怨面粉类食品,比如馒头、面条吃不饱。以前,我总是觉得他太娇气了,很可能是心理因素,否则同样都是淀粉、蛋白质,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现在回想起来,未必一定全部都是心理因素,很可能是内分泌系统在变化当中所致。


  说到我父亲和巴克理论,突然就想起了中国人的一段悲惨往事。1960年的三年大饥荒,我父亲当时年纪比较大一些,已经上了中学,对这段历史的记忆非常深刻。这次饥荒的后果,恐怕还不仅仅是饿死了很多人,尽管这样已经很悲惨了,更重要的是在50年到62年出生的小孩,恐怕其一辈子都带有这个饥荒的烙印。也就是说,现在(2010年)50-60岁的人,由于当年饥荒的影响,加上现在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其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更加悲惨的是,如果勤俭基因假说是成立的,那么这些糖尿病人的这个基因还将遗传下去,又一代中国人也将深受其害。难怪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糖尿病情非常不乐观,确实也没法乐观。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