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术后能否吃河豚鱼?

河豚肉的味道鲜美,是它的第一大特点。虽然日韩两国每年都有冒死吃河豚而死的情况发生,但仍不乏后来者,从中足以印证了河豚味道之鲜美。其实,吃河豚在中国早有记载。
拼死吃河豚?日本人一点也不忌讳。图中餐馆老板娘把河
豚肉组成菊花图案,而菊花正是日本的葬礼之花。
河豚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六朝建都南京有关。据史载,公元 3 世纪到 6 世纪末,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相继建都于建康 ( 今南京 ) ,这是一个经战国之后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时代。六朝建都南京,人流、物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河豚饮食文化才有可能在长江下游兴起。到了 10 ~ 12 世纪的宋代,文人志士纷纷修诗写词,才有河豚的诸多精彩描述。
根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知道它有大毒了。 2000 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人们品尝河豚的习俗比当今日本人还有过之无不及,特别是品尝河豚精巢时,对其洁白如乳、丰腴鲜美、人口即化、美妙绝伦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形容,有人联想起越国美女西施,于是"西施乳”就在民间传开了。
到了宋代景祐五年 ( 公元 1038 年 ) ,著名诗人梅尧臣在范仲淹席上,当同僚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河豚时,忍不住即兴作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李时珍在《本草集解》中还提到宋人严有翼在《艺苑雌黄》中说:"河豚,水族之奇味,世传其杀人,余守丹阳、宣城,见土人户户食之。但用菘菜、蒌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
自古就有着"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 的说法,可见河豚肉之鲜美。不过,河豚肉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吃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险的,那河豚到底毒性有多大呢?
- [本站]督脉中最容易堵的三个点10-02
- [本站]任脉上最容易堵的点09-25
- [本站]大肠经上最容易堵的两个点09-18
- [本站]肺经中最容易堵的两个点09-11
- [本站]颈部刮痧切勿触碰的雷区09-04
- [本站]用可穿戴设备记录睡眠08-28
- [本站]怎么看湖北天门的生育补贴08-21
- [本站]频繁使用大手机得了腱鞘囊肿08-14
- [事件]电解质水别天天喝10-09
- [事件]当心干冰变炸弹10-09
- [事件]三类斑块“栓”住很多人10-09
- [事件]韩国青年糖友13年增三倍10-08
- [事件]花粉过敏成日本“国民病”10-08
- [事件]打一针修复受损牙周10-08
- [事件]痴呆征兆藏在眼里10-07
- [事件]超加工食品吃三周就伤生育力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