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黄帝内经痹论篇第四十三

精读黄帝内经痹论篇第四十三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3-4-8 08:04
【分页导航】


  【原文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

 

  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点评】本段重点解读五脏六腑痹症的临床表现。


  ①痹之安生,之,语气助词,无具体的意思。此话即为,痹安生。

 

  ②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至,即到。至阴,即到达阴的意思。如太阴为三阴之始,故太阴又可称为至阴。太阴属脾,至阴常作脾的代词。《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结合上下文,此处的至阴指季夏、长夏,即农历六月。《素问·痹论》:“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长夏季节,脾经当值。和前面的解释并不矛盾。


  ③内舍五脏六腑,舍,住舍,停留、驻留之意。此处指疾病侵袭之后,驻留皮肤腠理之间的意思。


  ④五脏皆有合,合,结合,此处是指五脏和肌肉等组织器官之间的相连接的部位。


  ⑤烦则心下鼓,鼓,鼓动,敲鼓,即医学上称的心悸。


  ⑥嗌干善噫,嗌,咽喉;噫,叹气

 

  ⑦上为引如怀,引,牵引;怀,怀孕。

 

  ⑧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尻,屁股;踵,脚后跟;脊,脊柱。形容罗锅式的走路方式。

 

  ⑨上为大塞,上,上腹部;大塞,指中焦堵了。这是现代人常见之症状。

 

  ⑩若沃以汤,若,好像;沃,动词,饮、喝之意;,热水。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痹病是怎样产生的?


  岐伯回答说: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伤人而形成痹病。其中风邪偏胜的叫行痹,寒邪偏胜的叫痛痹,湿邪偏胜的叫着痹。


  黄帝问道:痹病又可分为五种,为什么?


  岐伯说:在冬天得病称为骨痹;在春天得病的称为筋痹;在夏天得病的称为脉痹;在长夏得病的称为肌痹;在秋天得病的称为皮痹。 


  黄帝问道:痹病的病邪又有内侵而累及五脏六腑的,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五脏都有与其相合的组织器官,若病邪久留不除,就会内犯于相合的内脏。所以,骨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心;肌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脾;皮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肺。总之,这些痹证是各脏在所主季节里重复感受了风、寒、湿气所造成的。


  凡痹病侵入到五脏,症状各有不同:肺痹的症状是烦闷胀满,喘逆呕吐,

  心痹的症状是血脉不通畅,烦躁则心悸,突然气逆上壅而喘息,咽干,易暖气,厥阴上逆则引起恐惧。

  肝痹的症状是夜眠多惊,饮水多而小便频数,疼痛循肝经由上而下牵引少腹如怀孕之状。

  肾痹的症状是腹部易作胀,骨萎而足不能行,行步时臀部着地,脊柱曲屈畸行,高耸过头。

  脾痹的症状是四肢倦怠无力,咳嗽,呕吐清水,上腹部痞塞不通。

  肠痹的症状是频频饮水而小便困难,腹中肠鸣,时而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

  膀胱痹的症状是少腹膀胱部位按之疼痛,如同灌了热水似的,小便涩滞不爽,上部鼻流青涕。


  五脏精气,安静则精神内守,躁动则易于耗散。若饮食过量,肠胃就要受损。致痹之邪引起呼吸喘促,是痹发生在肺;致痹之邪引起忧伤思虑,是痹发生在心;致痹之痹引起遗尿,是痹发生在肾;致痹之邪引起疲乏衰竭,是痹发生在肝;致痹之邪引起肌肉瘦削,是痹发生在脾。总之,各种痹病日久不愈,病变就会进一步向内深入。其中风邪偏胜的容易痊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