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33评热病论之邪凑气虚

徐说内经素问33评热病论之邪凑气虚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25-5-26 00:01
【分页导航】
  

  【byb.cn XJ】上一篇,也就是素问的第32篇刺热讲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对于发热以后的处理方法。当然,这种发热,不单是受寒引起的,气滞也会引起。比如生大气,有时也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导致经络受堵而发热。,说的就是有针刺的方法来解热。主要阐述了对于五脏-肝、心、脾、肺、肾热的处理方法。其最著名的话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本篇,也就是素问的第33篇热病论,它在前文“刺热篇”的基础上,继续讨论热病,本篇,将就发烧的重点病症展开论述,主要包括阴阳交、风厥、劳风、风水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本篇最著名的话,它出自对“肾风”病机的阐释,强调外邪侵袭与人体正气虚损的关系。其核心要点包括:①发病基础‌:外邪侵袭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正气不足,若正气充足则外邪难以致病。②病理关联‌:文中虽以此解释“肾风”发展为“风水”的机制,但该理论成为后世中医“扶正祛邪”治法的核心依据。

徐说内经素问33评热病论之邪凑气虚


  【原文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

  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浮然壅,害于言,可刺否?

  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帝曰:其至何如?

  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帝曰:何以言?

  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鸣也,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帝曰: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