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国际医学权威期刊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2017年6月刊指出,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看到这个数据,是不是颇感意外?
网评
事件
(来源:中青报)长期以来,不少人都有很强的年龄感,觉得到了某个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否则就晚了。该如何看待这种年龄焦虑?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会有年龄焦虑,52.2%的受访者偶尔会感觉到。30-34岁是最容易出现年龄焦虑的年龄段。66.2%的受访者建议接受现状,不断调整自己,62.5%的受访者建议通过阅读、学习等充实自己。
网评
事件
(来源:科技日报)很多人苦恼脸上的痣太明显,要不要找家医院祛掉呢?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朱敏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网评
事件
上周,我写了一篇《如何望诊判断心功能是否正常》的文章,受到网友们的广泛关注,通过鼻横纹、贯桥线、杵状指这三个特征,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人的心功能状况,并且屡试不爽,尤其是鼻横纹,准确率更高一些。这不最近就有一个天津的网友,看了文章找到了我做了进一步的沟通。
原创
本站
(来源:科技日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有人不自觉地抠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虽然知道这种习惯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抠出血还是停不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抠手是不是一种病呢?
网评
事件
(来源:人民网)2020年7月8日是第16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今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霍子剑医生带大家认识一下儿童过敏性皮肤病。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在传统观念里,人们会认为男人哭泣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是没长大、不坚强,太“娘”,至少说明内心不够强大。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默认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因为失眠、慢性病、衰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老人的睡眠不太规律,晚上入睡时早时晚,白天睡眠时间也常常不固定。近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分册》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不规律的睡眠习惯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本来,医生根据医学适应证提出手术建议,只要病人和家属同意,就可以做出手术抉择。但有些情况下,手术抉择并不容易,我讲几个我遇到的例子。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一年前,因脑梗入院的胡先生康复出院,出院时口齿流利,肢体活动恢复良好,之后每月随访情况都不错。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的胃口都不太好,吃不下饭。于是,不少人把水果当正餐,一顿饭半个西瓜就解决了。还有些年轻女性,为了减肥,常常不吃主食,每天靠水果充饥。殊不知,这种做法很伤身体。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蹲下去一会儿,猛地站起来会有眼前一黑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编者的话:中医学是古人同大自然艰苦搏斗以求生存的产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养生智慧。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有些行为严重违背了中医理论,是对身体的极大摧残。本期,《生命时报》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委陈明为大家解读十种耗伤身体的行为。
网评
事件
上回书,我们说到了手少阳三焦经的第16穴天牖,它对治疗颈源性头痛有帮助。今天咱们继续沿三焦经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7穴翳风(读音:[yì]音“义”,四声),它对治疗耳鸣、耳聋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也可治疗感冒头痛,咱们还是先来说文解字~~!
原创
书评
(来源:生命时报)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7月2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1069万例,人们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同时,受隔离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系列其他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更多人重视。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老年性白内障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全球重要致盲眼病之一。其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以手术为主,预防尤为重要。近期,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多用途队列研究表明,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十字花科蔬菜,能降低近三成白内障发病风险。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很多爱唱歌的中老年人总是自带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热情奔放,常常与老朋友聚到一块儿,身边一直围绕着欢声笑语。日本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唱歌除了有愉悦身心的功效,对健康的益处也十分明显,经常练习唱歌,不仅能提高大脑认知功能,还能改善吞咽困难。
网评
事件
(来源:生命时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达半年之久,各国都遭受了沉痛损失。截至7月6日,全球累计确诊超过了1100万人,死亡超53万人,每18秒就有1人因新冠死亡,且超过八成的死亡病例都来自欧美国家。同样是新冠病毒,为何在欧美更致命?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专家认为,欧美国家应在防疫策略、医疗救治等方面有所加强,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网评
事件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经有一些患者陆续康复出院。很多人关心,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与得病前相比,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康复后会不会留下肺部纤维化、味觉和嗅觉功能减退、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对人体有没有副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一聊新冠肺炎患者病愈后的这些问题。
网评
事件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7月9日电(记者张梦然)据《自然》网站8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英国基于国内1700万成年人的健康记录分析,调查了与新冠肺炎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这一研究详细描述了新冠肺炎死亡与糖尿病、肥胖症等各种基础疾病相关的风险大小,同时表明男性、老年人和较贫困的人死于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
网评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