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气血足不足看三处
(来源:生命时报)“气血充盈,百病不生。”中医认为,气与血是生命活动中的两大物质基础。河南省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沛宛介绍,气是运行在人体内的精微物质,可激发和推动器官的功能活动;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血液,能濡养脏腑、活跃精神。当人体气血充足时,神清气爽、思维敏捷、面色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反之,容易出现精神恍惚、心悸不安、关节疼痛、消瘦或肥胖等问题。想辨别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可从以下三处找出蛛丝马迹。
事件酒精能改变人的记忆
(来源:生命时报)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酒精成瘾已成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球2.37亿男性和4600万女性的健康。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揭示了酒精成瘾的秘密——喝酒可篡改大脑记忆,导致人们对酒精欲罢不能。
事件温州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下降
(来源:人民健康网)11月29日上午,中国数字健康医疗大会眼科大数据与智慧医疗发布会在海口举行。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在会上首次披露温州全市域百万中小学生近视普查大数据,并介绍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方面的“温州经验”。
事件48岁男子熬夜打麻将“爆血管”
(来源:广州日报)近日,河源一男子因熬夜打了6个小时的麻将后突发头痛,最终被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医生提醒,时下正值冬季,早晚温差大,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不规律的作息以及长时间的打麻将都容易“爆血管”。
事件少年两次糖尿病入院
(来源:长沙晚报)长沙15岁少年小俊(化名)前段时间总觉得浑身没劲,脚底打飘,还爱出汗,喝水量增多,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得不入院进行治疗。据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弛教授介绍,这是小俊第二次因同一种疾病入院,之前小俊被确诊为特发1型糖尿病。
事件年轻熬夜族当心被心梗盯上
(来源:长沙晚报)近日,新华社国际部专稿中心主任徐勇在北京的办公室突发心梗去世。徐勇匆匆离世,他工作时的外套还搭在办公室的椅背上。这张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让人痛心不已。
事件噪音每增5分贝心血管病风险升3成
(来源:科技日报)长期被噪音烦扰不利于身体健康,但人们很少会将其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科学家对于噪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机制也不甚了解。美国一研究小组最新研究证明,长期暴露于噪音会导致炎症、血管损伤和心脏病。他们26日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与压力相关的大脑中枢,尤其是杏仁核,可能是噪声触发并导致疾病变化的渠道。
事件骨痛合并贫血肾病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来源:广州日报)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腰椎病颈椎病多发,很多年轻白领久坐腰酸背痛也是家常便饭。殊不知有些严重的疾病往往隐蔽其中,比如多发性骨髓瘤,七成的患者早期症状就表现为骨痛,但人们却很容易误认为就是太累了、腰椎颈椎劳损一类。往往等到查出了贫血、肾功能不齐了,才能诊断出真正病因。
事件心衰不是老年人“专利”
(来源:新华网)双十一后,合肥快递员小张业务非常繁忙,原本他以为只是得了感冒,却没想到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衰,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专家提示,心衰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秋冬季节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高发,也可成为引发心衰的“罪魁祸首”。
事件“孕傻”?怀孕生娃不会影响智力
(来源:科技日报)人们经常说“一孕傻三年”,是指生完孩子后,很多妈妈确实变得有些“傻”。做事丢三落四,转头就忘要做的事情。而有的妈妈如果加上怀二胎,“傻”的时间和状况似乎还要严重一些。这“一孕傻三年”到底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还是确实有它的科学依据呢?就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妇产科李真教授。
事件睡太多患痴呆风险加剧?
(来源:科技日报)近日,美国佛州MiamiMiller大学发表研究结果称,每晚睡9个小时的人,记忆力和语言能力明显下降,这些是阿尔兹海默症等痴呆症的早期症状。研究调查了5247名45岁至75岁的西班牙裔美国人7年的睡眠情况。结果发现,每晚睡9小时的人群,他们的认知能力全面下降,学习能力下降了22%,语言流利度下降了20%,记忆力下降了13%。消息一出,惹得民众议论纷纷,很多人更是担忧,睡眠时间长真的和老年痴呆有关系吗?
事件参加男友同事聚会我就像个隐形人
(来源:重庆晚报网)谈恋爱时,被另一半带去参加朋友聚会,往往彰显出自己的重要性。最近24岁的范荣静却很讨厌参加男友的同事聚会,即使大家都要带家属,她也想逃避这样的聚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