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网评文章
挤痘有风险 必须找对人
(来源:生命时报)广州日报痘痘“长熟了”,顺手一挤,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的惯常操作,甚至有不少人一发现长了痘痘就手痒难耐。对此,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主任刘玉梅主任医师提醒,将出现冒头脓液的痘痘挤掉可加快痤疮的消退,但挤痘手法、时机等都大有讲究,切忌自己动手挤压,挤压不当会大大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及时到医院皮肤专科进行正规治疗并接受专业的皮肤护理。
事件腰椎穿刺取出的是骨髓吗
(来源:北京日报)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之一,当遇到中枢性高热、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心脏骤停、中暑、颅内压高等情况时,可用于检测颅内压力和脑脊液的性质。有些患者以为腰椎穿刺取出的是骨髓,担心检查后会贫血。其实,腰椎穿刺取出的是脊髓中央管内的少量脑脊液,对骨骼和血液并没有影响。
事件胆固醇的5个秘密
秘密一:胆固醇从哪里来?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其1/3从食物中获得,另外2/3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因此,很多人觉得,如果血脂高,只要少吃点、吃得清淡点就能控制,是不对的。
事件情志也能伤正气
(来源:生命时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素问·评热病论》,意思是邪气之所以侵袭人体而发病,是因为正气虚弱,没有力量抵抗邪气。这句话强调了正气的重要性,正气不足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事件洗眼神器”真能洗出脏东西?
(来源:重庆晚报)当今社会,市民的生活已经越发离不开电子产品,熬夜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为此,宣称“洗出眼睛杂质、脏东西”“给眼睛来一场SPA”的洗眼液受到不少市民欢迎。但也有市民用过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造成不适,洗眼液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事件预防胆石症把好饮食关
(来源:生命时报)对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来说,胆绞痛发作起来的揪心疼痛,恐怕一辈子也忘不了。胆囊虽然个头小,出了问题却牵连甚广:没完没了的腹部闷胀、隐痛、嗳气,半夜突然发生的撕裂样疼痛,真是让人日夜不得消停。
事件季节性过敏症你中招了吗?
(来源:人民政协报)白露至,秋意浓。可有一部分人却跟秋天“过不去”,他们刚入秋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有时还伴有眼睛痒等不适反应。对于这些症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静医生提醒:也许这不是感冒,而是过敏了!
事件注意缺水的这几个信号
(来源:人民政协报)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作为生命之源,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有水喝。比如,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经常忘记喝水;夏天运动的时候,很难做到及时补充水分;晚上睡觉也有很多次被渴醒……
事件追求新鲜喝生奶小心喝出传染病
(来源:科技日报)布病(布鲁氏菌病)最近成为热词。今年9月初,陕西西安市两岁女童因饮用了市面上的鲜羊奶感染布病,引发热议。而8月3日,陕西疾控就曾发布了关于“生奶不能喝”的相关文章,文章表明近期该省已经出现了多起由于喝未经过消毒的生牛羊奶而引起的布鲁氏菌感染病例。
事件饮食“排毒”都是忽悠
(来源:中国妇女报)“排毒饮食”可不是新鲜事,世界上许多地方很久以前就有类似概念:人们认为身体在不停产生毒素,需要通过某些食物调整“清洗”身体,“排出”毒素。但“排毒”只是一个营销概念,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事件痰最爱藏在肺脾肾
(来源:生命时报)阵阵秋风吹来,天气骤然转凉。此时,湿邪容易乘虚侵入身体,产生咳、痰等痰湿疾病。痰湿要从“津”谈起。津是人体的津液,停滞或部分停滞后就会变成湿邪,湿邪停聚变成水,水积聚变成饮,饮凝滞则成痰湿。痰湿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游走身体各处,停滞在哪里,相应脏腑就会
事件改善记忆力试试这6招
(来源:生命时报)看到熟人想不起名字、不记得东西放在哪里了……想必这些现象大家都不会陌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长寿中心塞梅尔研究所的主任加里斯莫尔在对全美范围内的1.8多万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虽然几乎所有人都有健忘的小毛病,但通过一些小训练,可以减少健忘的出现次数。近日,英国“生活黑客”网介绍了一些改善记忆力的妙招,能在一周内起效,坚持练习,增强大脑的认知功能。
事件抑郁和痴呆如何区分?
(来源:人民健康网)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来了一个老大爷,家属说他2个月前老伴去世了,然后逐渐出现失眠,经常丢三落四的症状,只愿意自己在椅子上发呆,原来喜欢看电视,现在连电视都懒得开,时不时悲伤哭泣,医生给他做了详细检查,发现这位老大爷其实是抑郁症,而不是老年痴呆,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抑郁和健忘症状好转。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