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血糖平稳是长寿关键

血糖平稳是长寿关键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8-4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西班牙研究团队分析8060名百岁老人的血液数据后发现 血糖平稳是长寿关键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王晓晶 □主任医师 赵文惠

  《生命时报》 2025-07-01 第1908期 第5版

  近年来,百岁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百岁人口规模已从1990年的约10万人增至2015年的近50万人,预计2050年将达到370万人。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百岁老人数量从2010年的3.6万人跃升至2020年的11.9万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长寿秘诀吗?

  近日,西班牙赫罗纳大学研究团队在荷兰《生物老年学》杂志上发表一项新研究,为揭示长寿的代谢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研究人员从640万人的医疗电子健康记录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3万余名参与者,系统分析了8060名百岁老人的血液数据,与剩余22243名未达百岁的老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百岁老人的血液中存在明显的长寿特征:肾功能指标更优(肌酐水平较低,肾小球滤过率处于黄金区间);尿酸水平明显更低;血糖处于平衡状态,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百岁老人长寿的核心要素。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水平较低意味着肾脏滤过功能良好,能有效清除代谢废物。肌酐上升易导致血液毒素蓄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尿酸是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物,高尿酸不仅会诱发痛风,还可能通过全身性炎症和损伤内皮功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病等严重后果。老人这两项指标升高,可能由于肾功能自然衰退、高嘌呤饮食(过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红肉)及服用药物(某些利尿剂、肾毒性药物等)。

  血糖平衡是长寿的关键。长期高血糖会促进自由基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加速细胞衰老并造成多器官损伤。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的人,成为百岁老人的可能性降低40%。低血糖对老人来说同样危险,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增加跌倒骨折风险。服用降糖药的老人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时,可能出现手抖、心悸、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昏迷。反复低血糖会损伤脑细胞,增加认知功能下降风险。老人血糖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包括: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下降、内脏脂肪增多导致胰岛素抵抗、睡眠障碍等。

  因此,老人的血糖最好稳定在安全范围内。健康老人的血糖正常标准为: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毫摩尔/升。老年糖尿病患者若健康状态良好,且未使用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等高风险降糖药,其理想血糖目标应为: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空腹血糖5~7.2毫摩尔/升,睡前血糖5~8.3毫摩尔/升,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长占比(TIR)大于50%。健康状态较差的老人可适当放宽血糖目标,避免低血糖。

  需注意,血糖虽然重要,但长寿并不会完全依赖某一项指标,而是多种代谢标志物协同作用的结果。老人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规律运动和科学监测,将血糖、肌酐、尿酸等指标维持在合理范围,为长寿之路奠定基石。

  首先,在生活方式上,老人需注意合理膳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用全谷物(燕麦、糙米)替代精制主食,每日摄入500克以上蔬菜,适度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健康老人每日需达到1~1.3克/公斤体重,以鱼、蛋、奶、豆类为主,少吃动物内脏、红肉、海鲜,避免甜饮料及果汁。此外,老人应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舒缓压力,更有助管理血糖。

  其次,建议老人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以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改善上述指标。具体包括:每周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等),每周2~3次抗阻训练(弹力带、哑铃等);辅以太极拳、八段锦等,提高协调性及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同时,老人应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如扫地等低强度家务劳动,减少静坐时间,坐30分钟就起身活动1~5分钟。

  最后,老人应定期监测各项代谢指标。健康老人每6~12个月测一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酸、血脂等;糖尿病老人每3~6个月检测一次,并每周用血糖仪检测2~3天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及周围神经病变评估。若出现肌酐持续升高、尿酸居高不下、关节红肿热痛、视力模糊、下肢麻木水肿、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需及时就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