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温长路:正确解读中医养生理念

温长路:正确解读中医养生理念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3-29 08:23
【分页导航】

 

  【byb.cn】 (摘自:新浪健康)人物简介:温长路,笔名寓愚、文苕。1947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现为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中医药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医史文献、医古文、李时珍、王清任等分会常委、副主任等职。青年时期从事专业文艺创作,有批量文艺作品问世;后入门岐黄,长期从事医学教育、临床、科研、管理工作。除有众多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外,还连续创作、出版了一批将文与医融为一体的科学小品。已公开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出版著作30余种。其中有的作品被收入国家编纂的相关著作大系,并获得政府奖项;有的作品多次再版、重印,有的作品被译成外文出版。主要事迹被国内外几十家媒体报道,并载入《英国剑桥名人录》、《中国科学家传记》等30余种辞书。温长路教授在学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伤寒百年》、《书之悟》等书,备受读者好评。

   

  温长路: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刚刚曾光教授、于康教授就公共卫生问题和营养问题给大家做了一个精采的报告。我个人受益匪浅。他们告诉大家的不是吃什么、玩什么、想什么,而是告诉大家怎么吃、怎么玩、怎么想,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和工具。告诉大家养生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养生不需要刻意追求。他们是西医大家,我是搞中医的,但就健康而言,中西医是同一个信念,那就是促进民众的健康。很多养生的书籍和讲座都和中医联系在一起,一些错误的养生宣传不仅民众生活造成了误导,也严重影响和败坏了中医的声誉,有必要吧问题讲清楚。如何辨别养生宣传中的是非问题?我想简要地跟朋友们交换一下意见。由于时间比较少,我不能展开讲了,今天只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对当前养生宣传中的一些糊涂观念、错误导向如何进行辨别,第二个是告诉大家中医的养生理念究竟是什么。

 

  中医是我国的民族医学,去年6月20日习近平副主席在墨尔本大学的讲话者这样评价的:“中医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以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他总结出中医的长处,一是健康养生理念,二是实践经验。即中医学的学科体系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治疗体系,中医治病的理法方药;第二是预防体系,包括养生保健问题,中心是治未病思想,防患于未然,把预防问题放在第一位。当病没来的时候把病挡在外面,当病来的时候不要让它向深层次发展,当病治愈后要避免它复发。

 

  保健养生,是中医的强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和经验,创造了许多具有东方民族特色,适合东方民族生活习惯的行之有效的养生理念和方法,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并经过不断丰富、完善、修正,世代传播,指导民众的生活,受到大众的喜爱。现代人讲养生,只要不脱离这个文化大背景,就必然要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谈到中医。一些不健康理念的传播者也必然会利用人民群众对中医学的厚爱,为利忘义,把一些本不属于中医的内容披上中医的外衣,鱼目混珠,混淆视听,造成对人们对中医的误解、生活的误导。

 

  先讲第一个问题,养生热与养生乱

 

  养生热跟生活水平有关,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养生需求的提高是正常现象,人人追求健康长寿是积极的生活态度。近年来出版物、电视、网络、广播没有不讲养生的,在书店最显眼的地方,摆的大体都是养生书,广播、电视的黄金时段播的也都是养生节目。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出版健康书籍的超过二分之一,每年我国出版的健康书籍有1000多种。国人买书的投入,每年增加的比例是12%,而购买养生书籍的投入,每年增加25%。

 

  有人说养生书是中国家庭的“红宝书”,普及率非常之高,养生热从城市热到农村,到处都可以体验到。面对如此汹涌的养生潮,面对众多专家念的养生经,老百姓既感觉兴奋又感到困惑。有人说,菠菜豆腐同食有害,不能同食;有人说,老祖先几千年就是这样吃法,也没见吃出什么毛病来;有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许多人都是吃死的;有人说,糖尿病不能过于限食,90%的糖尿病都是被饿死的;有人说,肿瘤病人都是被药物毒死的;有人说,90%肿瘤病人都是被吓死的…… 如此等等,“健康问题究竟应该相信谁”的问题,终于凸显出来。很多老太太说,买了一辈子菜、做了一辈子饭,现在不知道如何买菜、做饭了。如果不能正确解决养生理念的问题,所涉及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且和我们的国计民生要发生直接联系的。

 

  当前养生热中出现的问题不少,主要是:一是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二是以偏概全,抽调中医的个性化理念;三是囫囵吞枣,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四是瞒天过海,过分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五是混淆是非,迎合以补为尚的世俗偏见。下面,我简要就这几个问题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是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中医养生是门科学,它既来源于生活,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又不能与生活和文化打等号,因为它是经过中医学研究、改造、升华之后才形成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文人书中记载的他们个人的生活习惯、老百姓自己总结出的个性化的生活经验都冠以“中医”养生的帽子,更不能把伪科学的东西强加给中医。我举几个例子,有人宣传喝生蛇血、吃生蛇胆、吃活泥鳅。其说辞是以类相求,同类相生。

 

  中医理论确实是有这样的说法,但中医是发展的,茹毛饮血的落后早已被祖先认识。当没有条件吃熟食的时候,人不得不吃生食。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的饮食带来了质地变化,人们早就不再以吃生食为基本生存条件了。生食带来的卫生问题,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吃生食带来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触目惊心。有报道说,生活在南方,有吃生海鲜习惯的地区,寄生虫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调查发现,有一个村庄56%的男性青年都感染了寄生虫病,与他们生食或半生食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非典”的教训,还在眼前,与生食某些小动物肉不无关系。

 

  还有一种说法,吃生鸡蛋能润喉清热,有人吃了之后喉咙疼痛的症状确实好转了,因为鸡蛋是凉性,鸡蛋有清热解毒之效,这个说法与中医理论相关,中医确实讲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但古人处方中早已不用生食鸡蛋了,说明人类对生食问题已有了成熟的认识。如今,生食鸡蛋造成的感染问题屡有报道。细菌感染之外,鸡蛋中一些物质如果不做熟,对吸收和消化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古代一些生活习惯确实被中医引了进来,但是经过中医选择、提炼并提升到科学水平的。还有一种说法,借酒消愁,因为魏武帝曾经讲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话。中医对饮酒问题,是从两方面认识的:一是无损害饮酒,有益于人。无损害,就是适量,健康的人可以稍微多喝一点;肝脏有问题的人,喝一滴都是有害的。中医也同时强调:“过饮不节,杀人顷刻。”这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的,明代都有鲜明的态度了。

 

  喝得迷迷胡胡,就是醉酒,醉酒就是乙醇(酒精)中毒,借酒浇愁愁更愁,心病未去新病来。中国人喝酒造成的问题很多,除卫生学外,还有社会学问题。北京每天都在查醉驾,采取的措施也非常严厉,但几乎每天都有犯事的。更有甚者,有人把一些不健康的民俗也拿来当养生知识讲:南方有些地方,过去有男女婚后到邻居菜地“偷”生菜的游戏,说是有利于怀孕、生孩子。“生菜”与“生孩子”有联系吗?肯定是没有的。中医讲“秋收冬藏”,秋日的确是孕育的好时节,但生孩子是男女阴阳和合的结果,与吃生菜无关。除了迷信思想之外,也不宜宣传这种与道德相悖的“偷”的游戏。把一些和医本不相干的东西,被拿来乱讲,硬要与医学挂钩,其结果肯定是既危害医学也危害人民健康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