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从冷血微博说说医生眼中的生与死

从冷血微博说说医生眼中的生与死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3-20 08:03
【分页导航】

 

  著名的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武器——手术刀、药物和语言。

 

  “很多医学生入学的时都学过这句话,但工作后,往往最容易忽视语言这种武器。”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原副部长佘靖告诉记者,尊重生命的表现并不仅仅体现在对待将死之人的态度,而是用真心去关怀每一位病人。

 

  一位35岁的准妈妈,为在哪个医院生孩子四处打听。有一天,她在北京妇产医院检查,正好年近过七旬的老大夫吴连方当班。结束检查后,吴大夫并没有离开,而是用手臂托住孕妇的头颈,帮孕妇从床上起来……这位准妈妈毅然选择了北京妇产医院生产。这个故事,后来以《寻找温暖的产床》为题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

 

  “面对疾病,如果医生和每个病人都能像战友一样亲密信任,那医患关系也不至于紧张到现在这种程度。”佘靖告诉记者,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医患双方互不信任,加剧了医患矛盾。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的医患纠纷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沟通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在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看来,对于医生而言,治病越来越像修理机器,甚至个别医生做完心脏介入手术后都不知道患者多大岁数、到底是男是女,这都反映出了医学和人文之间距离越来越大。

 

  在传统思维方式中,医生的职责是看“病”,医生只需要关注患者生的什么病、用什么药、如何治疗,至于治疗态度是否生硬、治疗动作是否粗暴、是否有不尊重病人或是漠视患者之嫌,是次要问题。卫生部北京医院院长林嘉滨认为,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教育弊端已经显现,在很多地方,医生语气粗暴地命令患者“站着、躺下去、衣服掀起来”等现象早就见怪不怪。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对这种现象非常气愤,“我们那个时候,哪怕面对敌人或者罪犯,都要尽心尽力地治疗。现在的社会很重视物质,关心技术却忽视了‘人’,思想和精神需要恶补。”

 

  很多人都认为,是教育出了问题,但全国几乎所有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伦理学、人文学的相关课程。问题到底出在哪?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