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药品打假第一人"从吃假药到打假药

"药品打假第一人"从吃假药到打假药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1-26 09:32
【分页导航】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加大了打击、查处假药的力度。日前,国家药监局还公布了全国利用互联网宣传销售假药的十大典型案件。但现实情况是,假药始终无法从市场上根除。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背后存在的多方面“推手”。

 

  巨大利润让人铤而走险。高敬德在云南一家制假企业看到,厂房是一个废弃营房,门窗残缺不全,苍蝇成群飞舞。有些假药就是把中西药的原料碾碎,混装在一个胶囊里;有些是用面粉、糖水或色素糊弄了事。高敬德说:“这些药成本只要几毛钱,摆在药店里卖竟要四五十元。一旦被查处,需要缴纳的罚金和利润不成正比,制假企业完全有能力另起炉灶。”

 

  利益链条难以斩断。上海一位代理销售某补肾中成药的蔡先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药店经营的药品中,大品牌药的利润最低,而自身代理的品牌或仿名牌药,利润可达70%—80%。为保证收益,销售人员首先会向顾客介绍仿名牌药,或进价低、售价高的小品牌药。此外,厂家业务员和药品代理商,都会拿高额回扣“利诱”药店和医院药房的采购人员,或者用出境游当诱饵,奖励药卖得多的医院和药店负责人。

 

  权利纠缠难管理。我国检验、审批药品的部门,往往是药品监管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委员于斐表示,有些监管者利用手中的审批、监管权牟利,这一问题存在多年,且愈演愈烈。还有些冒充药品的保健品是在地方药监局申请批号,然后在全国销售。各地审批、监管标准不一,也让制假企业有机可乘。

 

  取证困难、源头难查。一次,高敬德发现南京一家药店销售的鲍威尔联邦健力片是假药,但在场的药监部门工作人员无法验证。高敬德当场服下几粒,不久便陷入昏迷,被送到医院抢救。上海和南京药监局相关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有些售假者精明得很,会把假药藏起来,或只在柜台摆放一部分,赶赴现场的工作人员常常会扑空。还有些假药的包装盒上留的是假地址和假电话,很难揪出制假源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