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名中医和皇帝 谁的寿命更长?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他的寿年在人们的考证争论中有101岁、121岁,但我的老师干祖望教授撰著《孙思邈评传》一书中,考证为孙思邈享年141岁,不管哪个年龄是真实的,他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龄长寿者。孙氏一生忙于医道,活跃于临床,救治活人不计其数。公元581年,“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孙氏)不拜”,并且“称疾不赴(有病不能赴京)”,后来干脆隐居,专注于修道、炼丹、读书,疏注《老子》、《庄子》,并着手写书。公元652年,孙氏近百岁,《千金要方》脱稿。30年后,《千金翼方》一书写成。
药王孙思邈据说活了一百四十多岁
两部《千金方》书,至今在中医界仍具有较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中的“大医精诚”成为医界职业道德的里程碑,为每个医务工作者心中的“医德”典范。孙氏对于防老延年法,有其独特见解。作为道教中人,他将道教的修心养性的方法有意无意间地引进了医学,总结出:
1、要稳定情绪,节制过度的用脑用力。
其言“如膏用小炷之与大炷,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临世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见《翼方·养性禁忌》)。
2、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和节制。
其言“乐恬淡之味”,“食不可过饱”(见《要方·养性·序言》)。
3、要注意适量的活动与轻松的体力劳动。
其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见《要方·养性·道林》)。但又要“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见《要方·养性·序言》)。
4、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言“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务另洁净”(见《翼方·退居·养性》)。以及居住处要“橼梁长壮,柱高间阔”,“草盖令高二尺,则冬暖夏凉”(见《翼方·退居》)。
孙氏之所以如此高寿,是因为他“本立于儒、志归于道、业从于医”。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拜敬仰,后人称他为“神仙”、“居士”、“鸿儒”、“真人”、“大医”、“药王”等,赞美之言,不绝于耳。
- [人物]虚拟养老 云端陪伴03-15
- [人物]许润三:好心情胜过十剂良药01-15
- [人物]老人测测血管年龄01-09
- [人物]于康:吃对食物不做软胖子01-01
- [人物]阴虚 肾精就会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坚持踢球06-13
- [人物]热茶能让身体更凉快09-25
- [人物]酸痛寻阿是09-13
- [事件]腰高比更能预测心衰07-15
- [事件]三类病 每三人中就有一人需...07-15
- [事件]膳食纤维是健康功臣07-1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40腹中论之上...07-14
- [事件]抓住心肌缺血的微弱信号07-14
- [事件]幸福感是最好的“护心方”07-14
- [事件]一弯腰就痛暗示6种病07-14
- [事件]关系好当面催债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