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084漏谷:健脾和胃

【byb.cn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足太阴脾经的第6穴三阴交,它有女人穴之称,是妇女养生美容保健的大穴。今天,我们继续沿脾经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其第7穴漏谷,它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咱们还是先来说文解字~~!

一、泄漏之谷
漏,漏落也。
谷,五谷也、细小之物也。
漏谷,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故名漏谷。
在解读漏谷谷时,我们必须要提及它的上一个穴三阴交。我们知道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故名三阴交。三阴交穴,就好比经络循行的交叉路口,又或是枢纽,又或是环岛,起着一个对气血汇聚与分流的作用,其中,足太阴脾经的经气,从三阴交上行至了漏谷穴(足内踝尖上6寸),足厥阴肝经经气从三阴交穴横向漂移至蠡沟穴(足内踝尖上5寸),足少阴肾经经气从三阴交横向飘移至筑宾穴(基本上也是在足内踝尖5寸的位置),如下图:

既然三条阴经的经气从三阴交穴这个枢纽分流了,是不是各三分之一我不能肯定,能确定的就是每一条的经气都比三阴交穴来的少,分到脾经上的也一样,漏,是指相对于三阴交分流的经气来说的;谷,体现的是脾经主管消化谷物的功效而言的,故名漏谷穴。
我们注意一下,一般而言,中医在经络穴位的解读当中,形容下行的经络气血,多为经水,毕竟水往低处流;而上行经络的气血,多为经气,毕竟气多往上走。
同样是带“谷”的穴位,遇到下行的经络,经水就容易汇聚,而遇到上行的经气,则气就不如水容易聚集,从这个意义上说,漏谷穴这个“漏”,指的就是这个上行的经气聚少离多的形态,而这个“谷”,不同于上行的手阳明大肠经上“合谷”的“谷”,也不同于下行的足阳明胃经上“陷谷”的“谷”,这二者的“谷”都带有“凹陷的谷地”之意,都形成了气血的汇聚,而漏谷的“谷”,则并非是“凹陷的谷地”之意,而特指的是“谷物”,这就是中国字,一字多意的特点。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漏”命名的穴位,仅漏谷一家,别无分号,可以“谷”命名的穴位却有很多,涉及了七条经络的10个穴位,并且几乎个个都是要穴:
大肠经:合谷
胃经:陷谷
脾经:漏谷
小肠经:前谷、阳谷
膀胱经:足通谷
肾经:然谷、阴谷、腹通谷
胆经:率谷
健康一线解读漏谷穴
二、健脾和胃
在我们已经解读过的穴位中,具有健脾和胃功能的穴位不少,但能以“健脾和胃”这个词命名概括的,则只有公孙穴了。公孙穴具有皇家血统,能以此命名,其健脾和胃的功能当然足够强大了。但对于同样具有健脾和胃功能的漏谷穴而言,因其更靠近人体的中焦,所以在健脾和胃的功效上,与公孙穴应该是各有侧重吧!在具体的实践中,网友可以试试这两个穴,哪个按着疼,就说明哪个问题更大一些,这就是中医阿是穴的诊断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三、功效和主治
【功效】
沉降脾经阴浊
【主治】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消化不良
四、总结
1、泄漏之谷
2、健脾和胃
这正是:三阴交穴分三条,脾肝肾经各自蹽,脾经分流走漏谷,健脾和胃病自消!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30阳明脉解之...05-05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9太阴阳明论...04-2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8通评虚实论...04-0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7离合真邪论...03-3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6八正神明论...03-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5宝命全形论...03-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4血气形志篇...03-1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3宣明五气之...03-03
- [事件]新婚夫妇年龄加起来202岁05-11
- [事件]他汀护胸肌 阿司匹林损胸肌05-11
- [事件]结婚后男性长胖更快05-11
- [事件]新老人年轻化明显05-10
- [事件]警惕卒中触发癫痫05-10
- [事件]塑料盒+外卖 双重毁心05-10
- [事件]代谢差 甲状腺易长结05-09
- [事件]特发性耳鸣可“以声治鸣”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