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探索出防治"艾滋病"新途径

【分页导航】
随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逐步深入,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西医专家,制定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疗效评价标准”,对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应用目前国际公认的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这两个艾滋病治疗疗效的金指标,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出中医药的疗效。为了客观反映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效果,体现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2007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成立了“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组,对原有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
据参与该标准制定的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张国梁介绍,通过对5省市进行的2000例次临床观察,最终形成了《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从艾滋病疗效评价分期标准、基于艾滋病病人临床结局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终点指标评价、相关病症及体征指标评价、生物学指标评价等6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这一指标体系以现有标准和最新证据为基础,参考我国和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体现了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经过对全国5个艾滋病高发地区即河南、云南、广东、安徽、北京的512例病例连续4个月的临床观察,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生存质量的改善,患者自我不适的主述明显减少,反映出其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张国梁表示,在评价体系修订过程中还发现,患者每月感冒次数和天数、每月发热次数和天数、每月腹泻次数和天数、每月皮疹和疱疹的次数和天数都能反映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
分页导航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外窍不通疾病暗涌08-01
- [事件]排尿问题少晚年质量高08-01
- [事件]听力差增加心衰风险08-01
- [事件]AI+中医 诊疗更精准07-31
- [事件]豆豉里有种“长寿素”07-31
- [事件]眼中风 时间就是视力07-31
- [事件]渐冻症创新药物国内上市07-30
- [事件]长胖也可能是甲减的事07-30
最新文章
- [事件]外窍不通疾病暗涌08-01
- [事件]排尿问题少晚年质量高08-01
- [事件]听力差增加心衰风险08-01
- [本站]高温湿热蚊疫崇礼成热门旅居...07-31
- [事件]AI+中医 诊疗更精准07-31
- [事件]豆豉里有种“长寿素”07-31
- [行业新闻]中国将发放育儿补贴07-31
- [事件]眼中风 时间就是视力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