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看病贵:了解现实,心存希望

【分页导航】
我最好朋友的父亲病了。
近7旬的老先生非常健康乐观,可是身上却莫名其妙地长了两个奇怪的包,而且长得很快。这让每一个看到过这两个包的人都感觉不妙,于是不怎么和医院打交道的一家人就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就医过程。
因为有很多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诊治过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最初的病理结果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松了口气,是“淋巴瘤”。这比原来的估计好多了,因为好歹是种有点治疗办法的肿瘤。可是病人和家属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诊断对他们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点,它意味着慢性疾病长期治疗的开始。
治疗的过程还算顺利,于是朋友的电话内容渐渐从病情转移到对医疗费用的抱怨上。“太贵了,这才三四个月的工夫已经花了好几万了,医生说要用一个什么化疗药,一个疗程下来20万!这么贵的药,还不定医生拿多少回扣呢!这可是全自费的啊!既然是有效的治疗,为什么医保不能给报点呢?我们家条件也不算差了,这要是个农民,还不就等死了。钱是一张一张挣来的,一到医院就一沓一沓地没了。”
但我问了在美国做医生的朋友,这个“化疗药”是治这个病的一线用药,标准治疗指南上都写的,看来必须用。
而这样的抱怨在医院的病床前每天可以听到无数次。于是更多的人在“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面前,因为没钱而选择了不要命。在这样一段抱怨中,我们看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太贵了”、“回扣”、“全自费”和“农民”。
分页导航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外窍不通疾病暗涌08-01
- [事件]排尿问题少晚年质量高08-01
- [事件]听力差增加心衰风险08-01
- [事件]AI+中医 诊疗更精准07-31
- [事件]豆豉里有种“长寿素”07-31
- [事件]眼中风 时间就是视力07-31
- [事件]渐冻症创新药物国内上市07-30
- [事件]长胖也可能是甲减的事07-30
最新文章
- [事件]外窍不通疾病暗涌08-01
- [事件]排尿问题少晚年质量高08-01
- [事件]听力差增加心衰风险08-01
- [本站]高温湿热蚊疫崇礼成热门旅居...07-31
- [事件]AI+中医 诊疗更精准07-31
- [事件]豆豉里有种“长寿素”07-31
- [行业新闻]中国将发放育儿补贴07-31
- [事件]眼中风 时间就是视力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