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黄帝内经刺热篇第三十二

精读黄帝内经刺热篇第三十二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3-1-7 08:29
【分页导航】


  【原文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热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夭,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鬲上也。

 

  【点评】本段重点讲解了各脏器的热病的治疗方案及病情走势。

  ①颐先赤,颐,下巴,~指气使。此段话介绍的是各脏器的热在人面部的表现位置。

 

  ②五十九刺: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参看:http://www.byb.cn/doc_2499-2.aspx#11


  ③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

  部,指病只在相应的面部显现(意指病情轻微)

  至期而已,期,指脏器当旺之时;而已,指病愈。

 

  ④耳聋好瞑,瞑[míng],闭眼。好瞑,指爱睡觉。


  ⑤荣未夭,荣,指面色荣华;夭,夭折。这里是指色泽尚未暗晦。

 

  ⑥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

  曰[yuē],在这里是语气词,无意。

  今且得汗,指病人在此时能够出汗。

  待时而已:指病到了那个脏器当旺之时就会好。


  ⑦与厥阴脉争见者:

  与,与此同时;

  见,在这里当显现之时。

 

  ⑧热病气穴,气穴,指腧穴。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


  【整段翻译


  肝脏发生热病,左颊部先见赤色;心脏发生热病,额部先见赤色;脾脏发生热病,鼻部先见赤色;肺脏发生热病,右颊部先见赤色,肾脏发生热病,颐部先见赤色。病虽然还没有发作,但面部已有赤色出现,就应予以刺治,这叫做“治未病”。热病只在五脏色部所在出现赤色,并未见到其他症状的,为病尚轻浅,若予以及时治疗,则至其当旺之,病即可愈;若治疗不当,应泻反补,应补反泻,就会延长病程,虚通过三次当旺之日,始能病愈;若一再误治,势必使病情恶化而造成死亡。诸脏热病应当汗出的,都是至其当旺之日,大汗出而病愈。凡治疗热病,应在喝些清凉的饮料,以解里热之后,再进行针刺,并且要病人衣服穿得单薄些,居住于凉爽的地方,以解除表热,如此使表里热退身凉而病愈。


  热病先出现胸胁痛,手足躁扰不安的,是邪在足少阳经,应刺足少阳经以泻阳分之邪,补足太阴经以培补脾土,病重的就用“五十九刺”的方法。热病先手臂痛的,是病在上而发于阳,刺手阳明、太阴二经之穴,汗出则热止。热病开始发于头部的,是太阳为病,刺足太阳颈项部的穴位,汗出则热止。热病开始发于足胫部的,是病发于阳而始于下,刺足阳明经穴,汗出则热止。热病先出现身体重,骨节痛,耳聋,昏倦嗜睡的,是发于少阴的热病,刺足少阴经之穴,病重的用“五十九刺”的方法。热病先出现头眩晕昏冒而后发热,胸胁满的,是病发于少阳,并将传入少阴,使阴阳枢机失常,刺足少阴和足少阳二经,使邪从枢转而外出。


  太阳经脉之病,赤色出现于颧骨部的,这是热病,若色泽尚未暗晦,病尚轻浅,至其当旺之时,可以得汗出而病愈。若同时又见少阴经的脉证,此为木盛水衰的死证,死期不过三日,这是因为热病已连于肾。少阳经脉之病,赤色出现于面颊的前方,这是少阳经脉热病,若色泽尚未暗晦,是病邪尚浅,至其当旺之时,可以得汗出而病愈。若同时又见少阴脉色现于颊部,是母胜其子的死证,其死期不过三日。


  治疗热病的腧穴:第三脊椎下方主治胸中的热病,第四脊椎下方主治膈中的热病,第五脊椎下方主治肝热病,第六脊椎下方主治脾热病,第七脊椎下方主治肾热病。治疗热病,即取穴于上,以泻阳邪,当再取穴于下,以补阴气,在下取穴在尾骶骨处。项部第三椎以下凹陷处的中央部位是大椎穴,由此向下便是脊椎的开始。诊察面部之色,可以推知腹部疾病,如颊部赤色由下向上到颧骨部,为有“大瘕泄”病;见赤色自颊下行至颊车部,为腹部胀满;赤色见于颧骨后侧,为胁痛;赤色见于颊上,为病在膈上。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