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黄帝内经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精读黄帝内经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2-11-19 06:12
【分页导航】


  【原文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待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帝曰:候气奈何?

 

  岐伯曰: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

 

  故曰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

 

  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


  【点评】此段重点说虚症的补法,以及如何“得气”。


  ①必先扪而循之

  mén,抚摸;

  循之,循法,针刺辅助手法名。指入针后用手指于针刺穴位所在之经络上下推循以促使得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循者,凡下针于穴部分经络之处,用手指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针灸问对》:“下针后,气不至,用手上下循之,假如针手阳明合谷穴,气若不至,以三指平直,将指面于针边至曲池,上下往来抚摩,使气血循经而来。”本法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扪而循之。”

 

  ②呼尽内针,泻法和补法的区别是,进针时,前者是吸气时进针,而后者是呼气尽时进针。李少波认为,人们吸气时全身体表组织像胸腔扩张一样也是向外膨胀的,只是幅度较小,不易被察觉罢了。顺应经络组织的这种变化趋势即为补法,即针气相顺为补;逆反经络组织的这种变化趋势即为泻法,即针气相逆为泻。根据这一原则,在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捻针以求得气、呼气时出针均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并按压针孔即为补法。

 

  ③以气至为故,

  气至,就是针刺之后,患者有酸麻胀的感觉,针像被吸住一样,这叫得气。

  为故,查了半了,也没查出“”在这里的意思。只要解释成“为目的”。

 

  ④候吸引针,等候吸气时起针。

 

  ⑤推阖其门,推阖,阖[hé],按压封闭。针刺时按压所刺穴孔,不使经气外泻的手法。《素问·离合真邪论》:“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

 

  ⑥不可挂以发者,"不可挂以发"的意思,就是说针下已有得气的感应时,就应该适时地运用针刺手法而不能有毫发之差,因为在一霎那间这种得气的感觉是很容易消失的。"扣之不发"的意思,就是说不懂得要随着气机的虚实变化而抓住时机进行补泻的医者,往往会坐失良机,这就好像扣在弓弦上的箭,到了应发的时候而没有发射出去一样,这样就只会白白耗损患者的血气而终究达不到祛除邪气的目的。

  ⑦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

 

  何谓“知机之道者”:术之精微可以言语授,而非言语所能尽;可以度数推,而非度数所能穷。苟不默会于心,而欲持昔人一定之说,以应无涯之变,其不至于遗失者寡矣!况得其法而不知其说者乎?”


  “刺之微,在速迟”是说针刺的精妙关键就在于手法速度的快慢,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其关键在于下针时机的把握,这与射猎的道理一样。

  “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则是将邪气比作猎物而将针具比作弩矢,猎物在弓弩的有效杀伤范围之内出现的时间是极其短促的,如《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动如脱兔”,如果猎手反应不是很快的话,是很难有效射中目标的。所以说“至其当发,间不容瞚。”“伏如横弩,起如发机。”只有高明的猎手才能够做到“知其往来,要与之期。”正因为知道猎物何时将会出现,所以提前就做好了发射的准备,在目标出现的瞬间,及时准确的将箭矢向目标发射出去,而粗劣的猎手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说“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


  强调“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这和用弩射取猎物的道理是一致的,“取如发机”与“伏如横弩,起如发机”中的两个“发机”含义完全相同;而“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则是对“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的进一步诠释。“知其可取如发机”明确地指明了下针要“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其速度要迅猛快捷,如同射取猎物一样,也就是要做到“取如发机”;换言之,也就是要做到“伏如横弩,起如发机。”如果下针时机不当的话,“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这就如同打猎一样,过早“发机”就会吓跑猎物,太迟“发机”则会使猎物溜掉,所以说“刺之微,在速迟。”这里强调的是下针要“速”。所以说“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的具体含义是“不知其取如扣椎”。


  “”字,张景岳注为“木椎”,本应该扣动“弩机”的手扣在了木椎上,箭镞当然发射不出去,所以说“不知机者扣之不发”。“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中的“不可”是不必的意思,


  “”是指区分,其意是说会使用弩机的猎手,不假思索就能够及时地叩动弩机,从而能够准确地将箭簇向目标发射出去,好的弓弩手甚至在黑暗中可以做到“循声而射”。无论是“扣椎”也好,“守关”也好,都是与“守机”相对而言的,指的都是“不知机者”的“粗工”水平。


  “”是用于一种捶击的器具,后作槌、锤。关于“椎”字的本意,《说文》解释道:“椎,击也,齐谓之终葵。从木,佳声。”《墨子·备城门》:“长椎,柄长六尺,头常尺。”古文中的“椎”字与“楗”外形非常接近,所以“椎”字可能是由“楗”误写而成。


  关于“”字的本意,《说文》解释道:“楗,陷门也,从木,建声。”与以“以木横持门户”的“关”字含义相同,指的都是门闩。如《老子》有云:“善闭无关楗而不开”。既然“扣椎”是与“发机”相对提出的,所以“椎”与“机”一样,都应该是弩上的部件如果不去扣动“悬刀”而是去“扣椎”也就是敲击“楗”的话,是不可能蒋箭镞发射出去的。所以说“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


  【整段翻译


  黄帝道:不足之虚症怎样用补法?


  岐伯说:首先用手抚摸穴位,然后以指按压穴位,再用手指揉按周围肌肤,进而用手指弹其穴位,令脉络怒张,左手按闭孔穴,不让正气外泄。进针方法,是在病人呼气将尽时进针,静侯其气,稍久留针,以得气为目的。进针侯气,要象等待贵客一样,忘掉时间的早晚,当得气时,要好好保护,等病人吸气时候,拔出其针,那末气就不至外出了;出针以后,应在其孔穴上揉按,使针孔关闭,真气存内,大经之气留于营卫而不泄,这便叫做补。


  黄帝道:对邪气怎样诊候呢?


  岐伯说:当邪气从络脉而进入经脉,留舍于血脉之中,这时邪正相争,或寒或温,真邪尚未相合,所以脉气波动,忽起忽伏,时来时去,无有定处。所以说诊得泻气方来,必须按而止之,阻止它的发展,用针泻之,但不要正当邪气冲突,遂用泻法,因为真气,就是经脉之气,邪气冲突,真气大虚,这时而用泻法,反使经气大虚,所以说气虚的时候不可用泻,就是指此而言。


  因此,诊侯邪气而不能审慎,当大邪之气已经过去,而用泻法,则反使真气虚脱,真气虚脱,则不能恢复,而邪气益甚,那病更加重了。所以说,邪气已经随经而去,不可再用泻法,就是指此而言。


  阻止邪气,使用泻法,是件不容易的事,须待邪气初到的时候,随即下针去泻,在邪至之前,或在邪去之后用泻法,都是不适时的,非但不能去邪,反使血气受伤,病就不容易退了。所以说,懂得用针的,象拨动弩机一样,机智灵活,不善于用针的,就象敲击木椎,顽钝不灵了。所以说,识得机宜的,一霎那时毫不迟疑,不知机宜的,纵然时机已到,亦不会下针,就是指此而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