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内经.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精读内经.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5-8-31 00:01

    【byb.cn XJ】论疾,指判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诊尺,即诊察尺肤。本篇介绍了诊尺肤的方法及其在诊断上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各种疾病的成因、症状。故篇名为 "论疾诊尺"


  什么是诊尺肤尺肤,是指两手肘关节(肺经上的尺泽穴)下至寸口处的皮肤,称为"尺肤"。诊察尺肤, 为古代切诊的内容之一,包括诊察该肌肤的润泽、粗糙、冷热等情况, 结合全身症状、脉象等以测知病情,这一诊法现已少应用。


论疾诊尺
论疾诊尺



  论疾诊尺篇,主要阐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论述了诊尺肤的范围及其诊断价值。说明从尺肤的滑涩、大小、寒热等不同变化,以“从外知内”的原理,可以了解疾病虚实,寒热的属性,表里、上下的部位等。论疾诊尺
论疾诊尺

  二、观察眼睛所现的五色,可以了解病属何脏;从目中赤脉延伸的方向,以了解目痛病属何经;从赤脉出现在瞳子上的多少,以预测寒热病死期的长短。

  三、简述龋齿、黄疸、妊娠等的诊断方法,以及血脉变化在诊断上的价值。

  四、运用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说明四时寒暑往复的变化,由于四季各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受邪后至下一季节,可以产生不同的病变。


  【原文


  黄帝问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视人之目窠 窠,窝穴指眼的凹陷处,包括眼眶及上下眼胞。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yǎo,凹陷;低下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

  尺肉弱者,解xiè,通懈并,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

  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

  尺肤涩者,风痹也。

  尺肤麤如枯鱼之鳞者,水泆饮也。

  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甚而滑者,病且出也。

  尺肤寒,其脉小者,泄、少气。

  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热也。


  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

  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

  臂中独热者,腰腹热;肘后麤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

  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

  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

  

  尺炬然热,人迎大者,当本血;尺坚大,脉小甚,少气,mán烦闷有加,立死。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

  诊龋齿痛,按其阳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

  诊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

  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

  人病,其寸口之脉,与人迎之脉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难已也。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也。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故曰:冬伤于寒,春生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僻,夏伤于暑,秋生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谓四时之序也。


  【全文翻译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不用通过望色、切脉的方法而单独依靠诊察尺肤,来说明某些疾病的部位和性质,从外在的表现推测内在的变化,临床上应用哪些具体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呢?

  岐伯说,详细审察尺肤的缓急、小大、滑涩,肌肉的坚实与脆弱,就可以确定属于哪一类的病形了。


  如果人的眼胞上微微浮肿,好像刚刚睡醒起床的样子,颈部人迎脉搏动明显,并且时时咳嗽,再用手指按压患者的手背和足背部,被按之处凹陷不起,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就可以确诊为风水肤胀。


  尺部的皮肤表面滑润而光泽,是风病。

  尺部肌肉瘦弱松软,身体倦怠,嗜睡,卧床不起,肌肉消瘦,是寒热虚劳之病,不容易治愈。

  尺部肌肤滑润如膏脂的,是风病。

  尺部肌肤涩滞不润的,是风痹。

  尺部肌肤粗糙不润,像干枯的鱼鳞,是脾土虚衰、水饮不化的溢饮病。

  尺部肌肤灼热,脉盛大而躁动,是温病。如果脉虽盛大但不躁动而表现滑利的,是病邪将被驱除,正气渐复,病将痊愈的佳兆。

  尺部肌肤寒冷不温,脉细小无力,是泄泻或气虚的病证。

  尺部肌肤高热灼手,先发热后发冷的,属于寒热往来一类的疾病;尺部肌肤先觉寒冷,但久按之后感觉发热的,也是寒热往来一类的疾病。


  肘部皮肤单独发热,标志着腰以上有热象,手部单独发热,标志着腰以下有热象。因为肘上应腰上,手部应腰下。

  肘关节前面发热,标志着胸膺部有热象;肘关节后面发热,标志着肩背部有热象;

  手臂的中部发热,标志着腰腹部有热象,肘部后缘以下三四寸处发热,标志着肠道中有寄生虫存在;

  掌心发热,是腹中有热象的表现;掌心寒冷,是腹中有寒象的表现。

  手鱼际白肉处显青紫脉络的,标志着胃中有寒邪。


  尺部肌肤高热炙手,并且颈部人迎脉盛大,属于热盛伤阴,营血亏耗的失血证。

  尺部肌肤急紧,人迎脉细小,则见于气虚元阳不足。如果加有烦闷现象,并且日趋严重,是阴阳俱绝的证候,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


  眼睛发红,说明病在心;见白色,病在肺;见青色,病在肝;见黄色,病在脾;见黑色,病在肾。见黄色而兼有其他颜色,并且难以名状形容的,说明病在胸中。

  诊察眼睛的疾病,如果有赤色的脉络从上向下发展的,属于足太阳经的病;从下向上发展的,属于足阳明经的病;从目外眦向内走行的,属于足少阳经的病。

  有寒热发作的瘰疬病时,如果目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条赤脉的,一年死;见一条半赤脉的,一年半死;见两条赤脉的,两年死见两条半赤脉的,两年半死;见三条赤脉的,三年死。


  诊察龋齿导致的疼痛,要按压通过两侧面颊而交叉环绕于口周围的阳明脉,有经气太过的部位必然单独发热。病在左侧的左边阳明脉热,在右的右热,在上的上热,在下的下热。


  诊察皮肤上呈现的血脉,赤色愈多,热象愈重。青色愈多,疼痛愈重。黑色愈多,说明是经久不愈的痹证。如果青色、黑色、赤色多处夹杂相见的,为寒热相兼的病证。


  身体困乏隐痛而肤色微黄,牙垢发黄,指甲也呈现黄色,是黄疸病。如果神疲嗜睡,小便黄赤,脉小而又艰涩不滑利,就会有不欲饮食的症状。


  人患病以后,在手桡骨部位的寸口脉和颈部的人迎脉搏动力量大小齐等,浮沉现象表现又相一致的,是难以治疗的病证。


  掌后尺骨侧凹陷的部位为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动脉所在之处。这条动脉平时细小而隐潜,如果妇女的这条动脉搏动明显增强,是怀孕的征象。


  婴儿有病时,其头发如果蓬乱枯槁,并且向上竖立的,为不治之证。观察耳廓问细小脉络,如果出现脉色青黑紫暗,并且有隆起的现象,说明有筋肉抽搐、腹痛的症状。若大便泄泻呈青绿色而有乳瓣,是脾胃虚寒完谷不化的飧泄病。再加之脉细小无力,手足冰冷,是脾胃阳气欲竭,其病也难以治疗。假如脉细小,然而手足却温暖的,这样的泄泻就容易治疗。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暑往寒来,更替变迁。其规律是,阴盛至极则转变为阳,阳盛至极则转变为阴。阴主寒,阳主热,所以寒冷到一定程度就会变热,热到极点就会变冷,因此说寒极则生热,热极则生寒,这就是天地间阴阳相互消长转化的道理。所以,冬天感受了寒邪,不即刻发病,隐潜于人体内部形成伏邪,到春天就会形成温热病;春天伤于风邪,不即刻发病,到了夏天就会发生飧泄、痢疾之类的疾病;夏天感受了暑邪,不即刻发病,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秋天感受了湿邪而潜伏体内,冬天就会发生咳嗽病。这是由于四季气候不同,依春、夏、秋、冬的时序特点而发生的各种疾病。


  【总结


  关于诊尺肤的问题,我从网上摘了一段,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尺肤的主病 从尺肤部位包括内外二侧肌肤这一观点及角度来看,由于尺肤是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循行经过的部位,故其辨病定位为:尺肤阳面(即手背侧)主要诊察大肠、小肠、三焦的病变;尺肤阴面(即手掌面侧)主要诊察心、肺、心包的病变。从尺肤肌肤的张力与弹性程度,以及润泽与寒热状况,如缓、急、滑、涩、冷、热、浮、沉等,可以推测出疾病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之病理变化。大体可归纳为八法八纲:



byb.cn

byb.cn



  ①尺肤缓


  即尺肤部位的肌肤缓纵不急,其证主热、主气虚,多见于温热病及久病虚损。热性开泄,故热邪可使肌肤弛缓不收;气虚不能充养肌肤,则尺肤缓纵不急。 

  ②尺肤急

  尺肤部位拘急绷紧而不弛缓,其证主寒、主痛,属实,多见于外感风寒及寒痹、诸痛。寒性收引、凝涩,寒束于肌肤与经脉,则尺肤拘紧;寒凝血脉,不通则痛。 

  ③尺肤滑

  尺肤部位光滑而润泽,有流利光彩之容。其证属阳,主阳气绰泽,多见于风病,亦多为正常之象。阳气充盛则外泽温煦肌肤,以使尺肤润泽而滑;风为阳邪,外风袭于肌表,卫气为之激荡,而可使尺肤扬溢光泽,亦显滑利。 

  ④尺肤枯

  尺肤部肌肤枯涩、粗糙或肌肤甲错。其证属阴,主阴血亏虚或气血瘀阻,多见于血痹、虚痨之病。阴血不足,肌肤失于濡养滋润,则尺肤之部见枯萎骞涩之貌;气血凝滞,经脉失畅,肌肤供养失调,以致尺肤部之肌肤失荣而枯涩、粗糙,严重者则出现肌肤甲错。 

  ⑤尺肤浮

  即表现为尺肤部位之肌肤愤然沸起,肌肤丰满,呈升腾浮发之状。其证主表,属实,多见于诸病初起,外感风湿、湿温病等。邪气入侵肌腠,正气奋起抗御,正邪斗争,故为实证、表证。 

  ⑥尺肤沉

  征见尺肤形损而减,肌肉瘦削,显萎缩沉伏之态。其证主气血亏虚,津液耗损,多见于久病、虚劳,以及大吐大泻,气血大虚或吐泻津液大损,肌肤失于充养及濡润,以致尺肤形损而减,肌肤不丰。 

  ⑦尺肤冷

  尺肤部肌肤自觉冷感,触之不温,甚或有如触及冰块之感。其证主寒,主阳虚,多见于外感、虚劳。风寒袭于肌表,或寒邪直中太阴,或阳气亏虚,以致肌肤为寒邪所束,阳气不能达外,或阳气不足,失于温养,则出现尺肤冷感或触之有不温发凉之感。 

  ⑧尺肤热

  自觉尺肤部灼热,触之觉有烫手之感,或见尺肤红肿而热。其证主热,主阳盛阴虚,多见于外感热病、中暑、肺热咳嗽等病。阳明实热内盛,或暑热外袭,或热邪蕴肺等,均可使肌肤炎灼,而出现尺肤部灼热烫手,或自觉温热难受。 

  尽管诊尺肤能得出很多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但正如本文开头所言,诊尺肤的方法太复杂不易掌握,并且在临床上诊断也不那么准确,所以后世已经很少用了。尤其是现在的诊疗手段非常的先进和直观,即使有经验的中医,也不会单凭诊尺肤来判断病情,最多是结合其他的方法来共同诊病。像文章所言,什么什么情况下,一年死、两年死......,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大都不会实现的,这应该是其历史的局限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虽然其具体的诊病方法我们只能做一个参考,但其关于人体阴阳变化,对疾病形成转化的原理,我们还是认同的,比如:“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比如,人体受寒以后,先是感觉身体冷,过一段时间,就会感觉热,开始发烧了,这就是"故寒甚则热";而如果这人总是发烧,烧到一定程度,如果向好的方向发展,烧退了,人的体温恢复正常了;如果向坏的方向发展,发烧到了生命终止了,人的体温就变凉了,这就是所谓的“热甚则寒”。


  总之,中医的理论,永远体现的是一种哲学思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