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有关糖尿病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消渴丸降糖 三类人不宜用

(来源:生命时报)68岁的李阿姨一直服用格列齐特片来降糖,最近半年,她的血糖忽高忽低,很不稳定。经朋友介绍,她买来一种名叫“消渴丸”的降糖药,朋友说它是“纯中药”,于是李阿姨开始自我调节用药方案,在每天的降糖药里多加了一种消渴丸。用药之后,李阿姨却出现了心慌、手抖、冒冷汗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后发现低血糖了。医生说,造成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她吃的消渴丸。

事件

胖娃脖子变黑 当心糖尿病

(来源:广州日报)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并非老年人“专利”,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其中以自身免疫问题导致的1型糖尿病为主,但和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儿童病例也在不断增加。专家提醒,糖尿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常常为人忽略,1型糖尿病更有四成是到了酮症酸中毒的紧急情况才发现病情,建议每年儿童体检中增加血糖检测项目。

事件

糖友为何要吃阿司匹林?

(来源:健康时报)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广教授指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

事件

儿童患糖尿病 危害比成人更大

(来源:广州日报)过去儿童患糖尿病的比较少,现在随着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儿童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儿童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导致疾病更难发现。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儿童糖尿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苏青教授表示,如果孩子出现一些反常症状,比如经常尿床、喝水较多、吃得较多、很胖,以及萎靡不振、精神非常差时,家长就要警惕了,最好带孩子去做相关检查。

事件

少年两次糖尿病入院

(来源:长沙晚报)长沙15岁少年小俊(化名)前段时间总觉得浑身没劲,脚底打飘,还爱出汗,喝水量增多,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得不入院进行治疗。据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弛教授介绍,这是小俊第二次因同一种疾病入院,之前小俊被确诊为特发1型糖尿病。

事件

手指发麻要警惕颈椎病中风糖尿病

(来源:人民政协报)手麻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多数人不重视,认为手发麻没什么大不了,麻过一阵儿就好了。其实,经常性手麻背后可能隐藏着庞然大物,千万别不当回事儿,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事件

老汉吃了4种降糖药后出现全身怕冷

(来源:长沙晚报)雨花区68岁的唐爹爹患糖尿病两年了,一直在吃降糖药,从一种吃到4种,饮食控制也很苛刻。最近唐爹爹感觉全身怕冷,手脚冰凉,晚上睡不热,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于是他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脾胃门诊就诊,长沙市名中医、主任医师夏苏英教授为唐爹爹检查后,发现其体温下降,身体缺乏能量。检查还显示肌酐、尿酸、蛋白等都有下降,说明其营养逐渐变差。

事件

丈夫烟瘾大 全家身体差

(来源:生命时报)吸烟不仅会令自己的健康受损,家人也会受到殃及。近日,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单位在1000万余对夫妻中进行的研究显示,丈夫吸烟,妻子易患糖尿病,且丈夫烟瘾越重,妻子患病风险越高。

事件

二胎妈妈怀上三胞胎 遭遇糖尿病

(来源:广州日报)“四斤一两!四斤二两!四斤四两!”近期,广医三院产科传来一阵阵充满欢喜的惊叹声,三胞胎妈妈阿霞(化名)终于成功“卸货”,33孕周出生的三个小公主体重合计达12.7斤。

事件

泡沫尿或是糖尿病的信号

(来源:长沙晚报)最近,49岁的刘女士上厕所时出现泡沫尿,她听说泡沫尿可能提示肾脏出现了问题。于是,她来到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就诊,却被诊断为糖尿病,转入内分泌科治疗。

事件

小情侣来杭旅游 姑娘半夜被送急诊

(来源:钱江晚报)28岁的姑娘小吕和男朋友来杭旅游。第3天凌晨,小吕出现呕吐,皮肤口唇干裂,口渴严重,却吃不进东西,状态极差。到了半夜,男朋友甚至感觉她说起了胡话,赶紧拨打了120送到附近的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

事件

糖友身上无小事

(来源:生命时报)编者的话: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会生病。对健康人而言,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或是腹泻便秘等,都不算大事。但在糖尿病学专家眼里,糖友身上无小病,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必须尽早就医诊治。

事件

新冠病毒或让健康人患上糖尿病

(来源:科技日报)糖尿病和新冠肺炎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近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封信中,一个由17名研究糖尿病的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称,新冠肺炎可能导致健康人群罹患糖尿病,并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事件

多吃水果蔬菜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来源:科技日报)多吃水果蔬菜真的能预防糖尿病吗?最新科学研究给出了答案。

事件

有类风湿就会少得糖尿病

(来源:生命时报)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年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低于其他人群。

事件

糖友出现逆行射精是咋回事

(来源:生命时报)孙先生今年35岁,结婚3年多还没孩子。当地大夫让他查精液,结果每次都以无法射精告终。来我院就诊,经仔细询问得知,孙先生平时与爱人性生活频率正常,硬度也可以,只是最近一年性生活后射精量不多,而且逐渐减少,每次性生活或手淫射精后撒尿比平常浑浊。

事件

口干不一定是糖尿病!

(来源:健康时报网)(上海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家胜)经常在门诊见到很多因“口干”就诊的患者,他们首先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检查血糖正常后仍然疑神疑鬼。其实,口干的症状没有特异性,许多生理的、病理的因素可引起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口干。

事件

腹型肥胖人群患糖尿病风险高

(来源:广州日报)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2.8%,比2017年公布的统计数据10.9%,足足上升了1.9%!据此推算,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298亿!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延兵教授介绍,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30-40岁人群已渐成“主力军”,她提醒,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要早筛早诊早治,特别是腹型肥胖人群。

事件

糖尿病怎么传给家人

(来源:生命时报)我国最新研究表明,家族中患糖尿病的亲属越多,个体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越高;尤其与父母和亲兄弟姊妹等患病人数明显相关。

事件

慢病成了最致命的病

(来源:生命时报)今年,多数人将健康重点放在了预防新冠上,却将与人类纠缠了几十年的慢性病置之脑后。事实上,人们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从来都不及它的严重性。一个“慢”字就带来不少误解——“不严重、不紧急、不致命”,患者的认识不足和种种懈怠最终会使小病发展成大病,危及生命。《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上一项研究指出,如果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1/3,全球30~70岁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将延长0.8岁。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