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网评文章
“睡得香”也是病?
(来源:科普中国)近日,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开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陡然加快。重新返岗后,许多人发现自己出现晚上入睡难、晨间早起乏等一系列睡眠问题及障碍,面临着作息规律的重新调整定标,而这对于心血管疾病人群更是雪上加霜。如何更深入地了解睡眠,对于心血管患者的健康管理意义重大。
事件为什么懒胖弱甲减症状出现反复?
(来源:新华网)老觉得疲惫乏力、贪睡嗜睡,被朋友们笑称得了“懒癌”,自己也觉得浑身不舒服,怎么睡都睡不醒。专家提醒,出现不明原因的“懒、胖、弱”症状,当心“甲减”作怪。
事件腰背痛总不好需小心强直性脊柱炎
(来源:人民健康网)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疾病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它是一种慢性疾病,不能根治,会伴随患者终身。多年以前因为缺少有效的治疗方式,患者备受疼痛折磨,将这种疾病称为“不死的癌症”。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被引入国内,经过科学的治疗,患者的疾病可以控制的很好。虽然疾病不再像以前那样可怕,但很多患者还对疾病存在着一些误区。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行政主任张晓在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视频直播节目时,针对网友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解答。
事件下半年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来源:北京日报)没有特效药,疼痛指数甚至高于术后疼痛和分娩,国内每年还新增病患156万人以上的带状疱疹终于遇到了克星。记者昨天获悉,经国家药监局批准,首个带状疱疹疫苗即将上市,市民下半年就可接种。
事件追求步数排行上榜小心伤膝盖
(来源:科技日报)微信朋友圈里,除了晒娃、晒美食、晒自拍,近几年晒步数已经成为另一种时尚,运动步数你追我赶,这既激发了动力又锻炼了身体,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翻看运动榜,1万起步是标配,2万起步有可能登顶,3万以上妥妥的“王者”。然而走得越多身体就越健康吗,答案可能和你想的并不一样。
事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不可佩戴N95口罩
(来源:科技日报)“戴着口罩绕着操场跑着跑着,身子向后仰,就倒了下去,头部着地。” “一名14岁初三学生同样在上体育课时猝死。网传的聊天截图称,该生是在体考一千米测试过程中戴着N95口罩跑步,呼吸不畅引发的猝死。”
事件健康的性欲要收放自如
(来源:生命时报)从事男科门诊近二十年,笔者既见过大量因为性欲亢奋影响生活甚至失控犯罪的人,也接触过不少因为性欲淡漠造成夫妻不和闹离婚的朋友。可见,不良的性欲带给人的损害是很大的。什么样的性欲才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婚姻幸福甚至社会稳定呢?以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来看,健康的性欲得“有想法、有办法、管得住”,才能让人性福愉悦。
事件皮肤痒 洗澡水别太烫
(来源:生命时报)生活中,有些老人受到皮肤瘙痒的困扰,有的人涂滋润乳液即可缓解,也有的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解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为读者总结了老人皮肤瘙痒的几个常见原因。
事件厨房油烟对老人伤害更大
(来源:生命时报)把油锅烧得通红,倒入食材一阵爆炒,顿时油烟、菜香四溢......很多老人偏爱爆炒、油煎等传统烹饪方式,可它们在带来美味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油烟。北京老年医院呼吸二科主任医师刘前桂表示,我们发现,有的老人比较节约,在烹调时不舍得开抽油烟机,或烹调一结束马上关闭抽油烟机,使得厨房或室内油烟浓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长时间散不出去。再加上老人新陈代谢较慢,机体对外部环境反应更敏感,更易受到油烟侵害。
事件经常饿过劲 毁肌肉和血糖
(来源:生命时报)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特别饿时因为有事要忙顾不上吃东西,等到事情忙完反而不饿了,大家都称之为“饿过劲”。为何会出现饿过劲的现象,这要追溯到我们血糖的来源。
事件哮喘未必都是遗传惹的祸
(来源:科技日报)“哮喘不仅受遗传影响,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家长要加强对哮喘的认知和家庭防治,为孩子创造低敏环境。”5月5日,第22个世界哮喘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钟礼立发出如此呼吁。
事件特非那定+柚子=危险
(来源:生命时报)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影响并不少见,葡萄柚就是其中一种。201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患者用药安全提示:应警惕葡萄柚和一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如降脂、降压、抗焦虑药等。此外,也有临床案例显示,当葡萄柚与抗组胺药特非那定同服时,严重者可致命。
事件吃了抗菌药可能会咳嗽
(来源:生命时报)抗菌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我们熟知的肺、支气管感染引起的咳嗽,在服用抗菌药后通常能得到迅速缓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某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也会引发咳嗽。
事件新冠一步步摧毁人体
(来源:生命时报)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全新的健康大敌,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正努力了解其对人体的损伤及其背后机制。近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新冠病毒在人体各处“横行”,大脑、肺部、心血管、肾脏和肠等,都能发现它的踪迹。本报以此为基础,特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范晓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荣宽,为您总结新冠病毒如何在人体“兴风作浪”,甚至造成各个器官的“断壁残垣”。
事件切除胆囊后定期做肠镜
(来源:生命时报)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患有急性重度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长有合并胆囊功能减退、胆囊管阻塞等情况的胆结石,存在大于5毫米且可能继续增大的胆囊息肉及胆囊恶性肿瘤,就需要切除胆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刘思德提醒,在切除胆囊后,患者要更注重消化道健康。
事件